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个新的水稻D17/HTD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丛丛 1 ; 马小定 2 ; 马建 3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矮秆;多分蘖;独脚金内酯;D17/HTD1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9 年 5 期

页码: 1255-1261

摘要: 株高和分蘖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到产量.本研究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组培苗后代中分离出一个可稳定遗传的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t489,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株高明显下降、分蘖能力明显增强.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基因鉴定发现,突变体中编码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s,Strigolactones)合成途径中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即D17/HTD1基因编码区第916 bp位置的碱基由G突变为T,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仅编码30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但此突变并未造成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基于此突变位点开发的dCAPS-D17标记与突变体和日本晴构建的BC1F2群体中的矮化多分蘖植株共分离,这表明G916T突变与表型相关,t489可能是一个新的D17/HTD1等位突变体.

  • 相关文献

[1]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对卷丹珠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玉平,杜运鹏,李增良,张铭芳,杨秀云,张秀海,武小钢. 2018

[2]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陈现朝,张立平,秦志列,廖祥政,孙辉,张风廷,赵昌平. 2020

[3]CAU9901乳剂浸种对小麦和水稻生理功能的影响. 王纪华,韩德元,司宗兴. 2002

[4]矿物硅钾肥在水稻上的后效作用研究. Li Ji-jin,李吉进,李钰飞,Li Yu-fei. 2014

[5]利用水稻成熟期冠层高光谱数据进行估产研究. 唐延林,王纪华,黄敬峰,王人潮. 2004

[6]CAU9901浸种对小麦和水稻生理功能的影响. 司宗兴,王纪华,韩德元. 2002

[7]水稻成熟过程中高光谱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唐延林,王纪华,黄敬峰,王人潮,何秋霞. 2003

[8]基于多时相HJ影像的水稻洪涝灾情和产量监测. 徐鹏,顾晓鹤,邱贺,孟鲁闽. 2014

[9]洪涝胁迫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光谱响应研究. 徐鹏,顾晓鹤,孟鲁闽,邱贺,王慧芳. 2013

[10]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水稻种子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宋平,杨涛,王成,潘大宇,任鹏. 2015

[11]干旱胁迫下旱稻和水稻对K~+和Ca~(2+)的动态吸收研究. 侯佩臣,王晓冬,王美娟,潘大宇,罗斌. 2013

[12]水稻对旱作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研究. 陶汉之,黄文江,张玉屏,胡焱,黄义德,方一平,蔡永萍. 2002

[13]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稻产量预测模型. 黄文江,王纪华,赵春江,袁红春. 2000

[14]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王小慧,姜雨林,刘洋,卢捷,尹小刚,史磊刚,黄晶,褚庆全,陈阜. 2018

[15]几种新型肥料对水稻增产增效的试验研究. 韩哲,陈宝成,曹兵,齐建俊,陈剑秋. 2020

[16]水稻旱作对籽粒灌浆特性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汪军,黄义德,黄文江,丁友苗,常红. 2008

[17]基于相似性分析的中低分辨率复合水稻种植面积测量法. 顾晓鹤,韩立建,张锦水,潘耀忠,李乐. 2008

[18]基于HJ-CCD与TM影像的水稻LAI估测一致性分析. 张竞成,顾晓鹤,王纪华,黄文江,何馨,王慧芳. 2010

[19]水稻旱作对其生长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黄文江,黄义德,王纪华,李金才. 2003

[20]水稻叶片上下表面反射率差异及其与氮素状况的关系(英文). 周启发,王纪华.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