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杰 1 ; 金梁 2 ; 李艳 3 ; 赵士诚 4 ; 徐新朋 4 ; 魏丹 2 ; 张丽娟 1 ; 仇少君 4 ; 何萍 4 ; 周卫 4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土;养分管理措施;玉米;氮肥利用率;碳排放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2 年 28 卷 003 期
页码: 414-4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以东北黑土区玉米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碳排放的影响,以实现该地区粮食平稳增产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方法]在黑龙江典型黑土区进行了两年玉米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推荐施肥处理(RF);推荐施肥+有机氮替代20%化肥氮(MRF);推荐施肥+秸秆还田(SRF)和农民传统施肥(TF).通过调查玉米全生育期农资投入,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法,系统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与TF处理相比,RF、MRF和SRF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3%、6.2%、7.6%,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1.3%、82.6%、50.3%?(P?0.0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了29.0%、69.0%、37.0%?(P<0.05);各处理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在不同年际间均无显著变化.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RF、MRF、SRF及TF处理的碳排放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7.6%、24.0%、38.5%、63.6%?(P<0.05),两年试验各施氮处理碳排放量均以MRF处理最低.玉米整个生产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是氮肥投入量及氮损失(N2O+NH3+NO3–),贡献率超过70%;其次为农药与柴油投入,贡献率分别约为10.2%、13.6%;磷、钾肥占比最低,贡献率总和不足3%.与TF处理相比,RF、MRF及SRF处理的碳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0%、24.7%、16.4%,MRF处理的碳排放量又较RF与SRF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9.9%、10.4%?(P<0.05).[结论]在东北黑土区玉米生产中,氮肥用量及损失量贡献了70%的总碳排放.降低氮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用量可以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相较推荐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有机态氮代替20%化肥氮处理可以在稳产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因而其综合的碳排放最低,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关键词:生物炭;白浆土;养分;玉米;产量
-
温室微气候模拟与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金梁;魏丹;殷大伟;邹国元;张亦涛;丁建莉;王磊;李艳;左强;申慧波;王宇先;王俊强;孙磊;王伟;梁丽娜;孙鑫;王文
关键词:微气候模型;温室作物模型;预测;植物生长;管理
-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及其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作者:夏善勇;牛志敏;李庆全;张丽娟;盛万民
关键词: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融合群;致病机制;防治措施
-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结构组分的影响
作者:陈磊;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魏丹;周磊;刘荣乐;汪洪
关键词:有机碳;大豆根际;黑土;13C-核磁共振
-
薯片及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龙薯8号'的选育
作者:盛万民;李庆全;张丽娟;牛志敏;南相日;高云飞;夏善勇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龙薯8号;薯片;全粉
-
马铃薯镰刀菌枯萎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作者:夏善勇;牛志敏;李庆全;张丽娟;盛万民
关键词: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分类;致病机制;防治措施
-
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条件下黑土DOC荧光光谱特征
作者:张久明;匡恩俊;迟凤琴;刘亦丹;周宝库;夏晓雨;王晓军;孙磊;常本超;魏丹
关键词:黑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溶性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