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延华 1 ; 王庆祥 2 ; 陈绍江 3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3.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关键词: 玉米;耐寒性;鉴定指标;鉴定方法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2 年 04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是对低温逆境较为敏感的重要的禾谷类作物。早春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和创造耐寒玉米种质是减少此种危害的有效途径。耐寒性鉴定则是耐寒育种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玉米耐寒性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了目前玉米耐寒性鉴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开展玉米耐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玉米抗旱性鉴定综合评价及遗传性研究进展. 张树权,魏湜. 2007
[2]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曹士亮,于滔,扈光辉,王成波,曹靖生. 2018
[3]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马延华,王庆祥,孙德全,李绥艳,林红,番丽艳,陈绍江. 2013
[4]玉米抗(耐)旱指标鉴定方法与展望. 刘玉涛. 2013
[5]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郭美玲. 2021
[6]春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比较研究. 刘玉涛,邱振英,王宇先,赵世宽,张树权,连永利,于桂霞,于海林,臧晓霞. 2006
[7]寒地水稻芽期耐碱鉴定指标分析与筛选. 赵海新,徐正进,黄晓群,单莉莉,王翠,李敏,张云江. 2011
[8]玉米丝黑穗病特征特性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白艳凤. 2014
[9]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比较及分析. 孙明明,韩英鹏,陈浩,滕卫丽,李文滨. 2007
[10]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夏善勇,盛万民. 2022
[11]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贾鸿昌,韩德志§,闫洪睿,张雷,梁吉利,闫晓飞,朱海芳,鹿文成. 2022
[12]4个三叶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比较研究. 于凤芝,王晓军,邢珊珊,马琳琳,余守海,李伟群,陈雪丽,张磊. 2010
[13]四种三叶草肥饲价值及耐寒性的比较研究. 王晓军,于凤芝,高洪生,曹卫东. 2015
[14]穞生稻耐寒性初探. 孟英. 2004
[15]2006年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影响浅析. 李锐,曾宪国,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王春艳,刘功,中本和夫. 2007
[16]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10
[17]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CAI Quan,蔡泉,ZHANG Jian-guo,张建国,ZHAO Wei. 2012
[18]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 2012
[19]低温及干旱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春艳,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刘功. 2006
[20]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 黄春艳,陈铁保,王宇,孙宝宏.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寒地早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LY3-6的选育及诱导效果研究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范金生;李东林;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单倍体诱导率
-
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吴建忠;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黑龙江省
-
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
早熟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73的选育
作者: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杨国伟;吴建忠
关键词:早熟;宜机收;龙育73;选育
-
优良早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LY9-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范金生;李东林;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LY9-3;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栽培技术
-
播期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杨国伟;李绥艳;孙德全
关键词:青贮玉米;播期;产量;品质
-
基于DH技术的优良玉米自交系TP7-5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吴建忠;李东林;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TP7-5;选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