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氮肥对吉林春玉米产量、农学效率和氮养分平衡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云鹏 1 ; 尹彩侠 1 ; 孔丽丽 1 ; 秦裕波 1 ; 李前 1 ; 于雷 1 ; 王立春 1 ; 谢佳贵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施氮量;春玉米;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氮素平衡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93-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东北地区玉米合理施用氮肥问题,于2014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70、140、210、2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积累变化规律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70~210 kg/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产量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线性加平台关系式:y=14.63x+8 734.11(R2=0.924**),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84.0 kg/hm2。氮素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为64.9%。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呈现先快速下降后小幅升高的趋势。玉米成熟期施氮处理各层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高于不施氮肥处理,且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显著增加,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不再显著增加;氮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玉米氮吸收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玉米氮吸收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表观损失量分别占增加氮量的21.84%、41.19%和36.97%。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氮范围为184~210 kg/hm2。

  • 相关文献

[1]滴灌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 2017

[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窦森,张秀芝,李强,李素琴,朱平. 2020

[3]滴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8

[4]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侯云鹏,杨建,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孔丽丽,刘志权. 2019

[5]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王蒙. 2018

[6]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和环境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 曹玉军,姚凡云,吕艳杰,魏雯雯,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梁杰,王立春,王永军. 2023

[7]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无机氮积累的影响. 侯云鹏,杨建,李前,秦裕波,孔丽丽,尹彩侠,王立春,谢佳贵. 2016

[8]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Xie Jiagui,谢佳贵,Hou Yunpeng,侯云鹏,Yin Caixia,尹彩侠,Kong Lili,孔丽丽,Qin Yubo,秦裕波,Li Qian,李前,Wang Lichun. 2016

[9]大颗粒球肥氮素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 卢敬坤,刘春光,隋标,王鸿斌,刘士丹,胡宁,张延文,赵兰坡. 2019

[10]控释氮肥不同施用位置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孔丽丽,李前,侯云鹏,秦裕波,王蒙,于雷,刘春光,王立春,尹彩侠. 2019

[11]不同施氮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谢佳贵,韩晓日,王立春,侯云鹏. 2013

[12]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2023

[13]滴灌施氮对东北春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磊,孔丽丽,侯云鹏,李素琴. 2020

[14]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春玉米氮素的需求规律与适宜施氮量. 蔡红光,袁静超,刘剑钊,闫孝贡,张洪喜,梁尧,任军. 2017

[15]不同施氮量下黑土地春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差异. 曹文茁,于振文,张永丽,张振,石玉,王永军. 2024

[16]施氮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于雷,侯云鹏,张磊. 2015

[17]减氮增锌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尹彩侠,李前,孔丽丽,侯云鹏,秦裕波,王蒙,刘志全. 2020

[18]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2015

[19]生态集约化养分管理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苗建国,金继运,仇少君,谢佳贵,侯云鹏. 2012

[20]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蔡红光,米国华,张秀芝,任军,冯国忠.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