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九龙袍品种乌龙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钟秋生 1 ; 林郑和 1 ; 陈常颂 1 ; 单睿阳 1 ; 陈志辉 1 ; 游小妹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乌龙茶;加工;化学成分;感官品质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加工

ISSN: 2095-0306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15-19

摘要: 以九龙袍为鲜叶原料,对其在清香型颗粒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各主要内含成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至毛茶时,含量与鲜叶相比减幅分别达到9%、11%、16.8%;氨基酸含量在成品毛茶中比鲜叶显著高约20%,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乌龙茶样品在烘干毛茶样时审评分数最高。乌龙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影响内含成分的变化带动茶叶感官品质的变化,从而形成清香型乌龙茶独特的品质特征。

  • 相关文献

[1]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2]冷冻干燥技术在乌龙茶加工中的初步应用. 叶乃兴,杨如兴,杨广,张方舟,王振康. 2004

[3]乌龙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 杨如兴,陈键. 2006

[4]闽北水仙采制技术. 张文锦,王先日. 2002

[5]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高水练. 2004

[6]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陈键,宋振硕,林清霞,王丽丽,傅永兴,陈林. 2022

[7]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8]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9]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黄观音、金观音区域试验报告(1990-1997).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廷,黄福平,王国兴,徐斌,刘峰,林森知,郑秀琴,林国进,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 1997

[10]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选育简报. 陈荣冰,黄福平,陈常颂,游小妹. 2004

[11]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蛋白质组成、多酚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黄福平,梁月荣,陈荣冰,陈伟,柯玉琴,陆建良. 2004

[12]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荣冰,柯玉琴,梁月荣. 2002

[13]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延,黄福平,王锐清,林国进,林森知,郑秀琴,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陈德华,王国兴,陈思奇. 1995

[14]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15]‘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16]福建省乌龙茶、红茶中部分农药残留及日摄入量评估. 林虬,张居德,苏德森,姚清华,颜孙安. 2013

[17]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余宇成,方灵,苏德森,林虬,傅建炜,罗超. 2016

[18]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尤志明. 2019

[19]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林清霞,张应根,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20]基于UPLC-MS/MS同时分析福建乌龙茶和白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 黄彪,刘文静,方灵,韦航,吴建鸿,傅建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