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亮雨 1 ; 樊光辉 1 ; 付全 1 ; 龙启辰 1 ; 保善存 1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枸杞;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土壤性质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97-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宁杞7号"为试材,设置5种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以不施加生物有机肥(CK)为对照,对枸杞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柴达木地区盐碱地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有机枸杞园枸杞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 土壤电导率和pH,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A3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明显.2)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同时枸杞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A3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3)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各处理产量增加了 8.1%~34.9%,果实品质得到改善,枸杞果实中总糖、枸杞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碱、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处理果实品质最好.经综合评价后得出,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枸杞叶片酶活性,促进枸杞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2种生物有机肥分别施33.00 kg·hm-2、24.75 L·hm-2效果最好.
- 相关文献
[1]生物有机肥对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吕亮雨,樊光辉,付全,苏彩风,李发毅. 2023
[2]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吕亮雨,段国珍,李发毅,苏彩风,樊光辉. 2023
[3]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青稞产量、养分利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乔丙颖,胥婷婷,张洋,史立东,张荣. 2024
[4]生物有机肥在蚕豆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郭石生. 2013
[5]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 张志斌. 2007
[6]青海柴达木地区有机枸杞篱架栽培管理技术试验. 吴振山,马明呈,马梦茹. 2016
[7]青海省诺木洪枸杞主要栽培品种的表型研究. 尹孝萍. 2016
[8]“宁杞1号”枸杞辐射诱变育种初报. 樊光辉. 2014
[9]基于RAD测序的枸杞种质研究. 张得芳,夏涛,党少飞,樊光辉,王占林. 2018
[10]青海省诺木洪枸杞主要栽培品种的表型研究. 尹孝萍. 2016
[11]青海枸杞自然变异优选育种试验. 樊光辉,王占林,郑淑霞,郑贞贞,马玉林,卢文晋. 2012
[12]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枸杞光合特性的影响. 段珍珍,王占林,贺康宁,罗龙. 2015
[13]青海柴达木地区枸杞栽培品种品比试验. 樊光辉. 2012
[14]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枸杞棉蚜的防效试验. 李秋荣,李玮,闫佳会,祁全梅,李富刚. 2019
[15]柴达木地区枸杞主栽品种果实综合评价. 李晨,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谢守忠. 2018
[16]枸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乔枫,耿贵工,张丽,金兰,陈志. 2017
[17]盐分离子对两种枸杞生长的影响. 童翠芸,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 2019
[18]枸杞转录组SSR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与基因组SSR分布特征的比较. 虞杭,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 2018
[19]篱架栽培模式对枸杞叶片、果实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刘晓雯,樊光辉,张得芳,王占林. 2021
[20]主要枸杞品种在柴达木地区的叶形态表现. 吉德娟,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促生菌剂对柴达木枸杞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保善存;吕亮雨;龙启辰;樊光辉
关键词:枸杞;微生物促生菌;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生长特性;柴达木
-
柴达木盆地主要枸杞品种不同时期内含物变化研究
作者:肖子菲;李建领;龙启辰;樊光辉;王占林
关键词:枸杞果实;内含物;相关性;主成分分析
-
青海产区主要枸杞品种果实发育规律及采摘力学的比较
作者:肖子菲;李建领;龙启辰;王占林
关键词: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果柄结合力;果梗结合力;抗压指数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近30年野菊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作者:李建领;樊光辉;韩正洲;段国珍;邓昌蓉
关键词:野菊;野菊花;CiteSpace;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
-
红果枸杞和黄果枸杞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兰天;段国珍;祁有朝;樊光辉;白春燕;张叶德
关键词:红枸杞;黄枸杞;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
-
枸杞根系中AMF染色方法优化及其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作者:杨沐;季生连;郭寰;段国珍;樊光辉;李建领;王占林
关键词:枸杞;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冗余分析
-
组学技术在根际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生连;杨沐;段国珍;祁有朝;樊光辉
关键词:组学技术;根际;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