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洁璐 1 ; 吴天昊 1 ; 巨云为 1 ; 杨旭涛 1 ; 梁甜 1 ; 朱海军 1 ;

作者机构: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滁州市林业工作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叶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期刊名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ISSN: 2095-0756

年卷期: 2023 年 40 卷 005 期

页码: 1018-10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4种病原菌,包括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 1种P.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和不同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探究其最适生长环境,并筛选最佳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率,用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共享镰孢菌、P.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25、25、30和20℃;最适pH值分别是8.0、7.0、7.0和6.0;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胰蛋白陈、尿素和胰蛋白膝.5种杀菌剂中450 g·L-1咪鲜胺对共享镰孢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010 8、0.0915和0.0210 mg·L-1,250 g·L-1吡唑醚菌酯对P.fuckelii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04 1 mg·L-1.[结论]4种病原菌在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碳源环境下以及含尿素、硝酸钾和胰蛋白胨的氮源环境下生长旺盛,咪鲜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 相关文献

[1]甘薯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2013

[2]大蒜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赵永强,张成玲,孙厚俊,徐振,谢逸萍. 2016

[3]甘薯紫纹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谢逸萍. 2012

[4]薄壳山核桃良种试验初报. 周蓓蓓,臧旭,朱海军,生静雅,刘广勤. 2010

[5]薄壳山核桃种子及种壳化感效应研究. 朱海军,俞卫东,曹仁勇,吕梅,刘广勤,曹福亮. 2015

[6]施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及体内锌分配的影响. 朱海军,刘广勤,曹福亮,臧旭,周蓓蓓,生静雅. 2012

[7]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效果研究. 袁晓华,王启权,田亮,刘广勤,魏海林. 2019

[8]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生静雅,朱海军,刘广勤,万青. 2017

[9]复合保鲜剂对薄壳山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文君,刘广勤,王成章,叶建中,王紫衿. 2021

[10]薄壳山核桃锌素营养研究进展. 朱海军,孙欣欣,赵群,生静雅. 2021

[11]沿江地区薄壳山核桃建园技术. 王剑林,曹凡. 2021

[12]薄壳山核桃Western品种特性及适应性研究. 朱海军,生静雅,杨新. 2020

[13]薄壳山核桃早实良种威奇塔在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引种表现. 杨新,朱海军,张茂江,王启权,陈刚,刘广勤. 2019

[14]薄壳山核桃酚类代谢物研究进展. 贾晓东,许梦洋,莫正海,宣继萍,翟敏,郭忠仁. 2020

[15]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果实发育过程及果实结构和性状变化. 许梦洋,贾晓东,罗会婷,翟敏,郭忠仁. 2020

[16]薄壳山核桃SRAP标记体系的优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广勤,王鹏良,周蓓蓓,吕智鹏,王海燕. 2010

[17]薄壳山核桃新品种——茅山1号的选育. 刘广勤,朱海军,臧旭,生静雅,周蓓蓓. 2011

[18]淮北地区薄壳山核桃良种波尼引种及栽培要点. 生静雅,臧旭,周蓓蓓,朱海军,刘广勤. 2011

[19]薄壳山核桃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刘广勤,吴志华,张勇,卢昱宇. 2009

[20]薄壳山核桃良种特贾斯引种试验. 刘广勤,张普娟,生静雅,朱海军,陈亚辉,鲍瑾.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