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铠鹏 1 ; 赵海燕 1 ; 续创业 1 ; 王腾飞 1 ; 赵刚 2 ; 党翼 2 ; 李尚中 2 ; 周刚 2 ; 王磊 2 ; 张建军 2 ; 樊廷录 3 ;

作者机构: 1.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籽粒机收指标;灰色关联度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2097-2172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281-286

摘要: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区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状和籽粒机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恒5266产量高,但是机收表现不理想;迪卡159、先丰9号、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农育6003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陇东旱塬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贮备品种加以推广,尤其是五谷737产量高、抗性好、机收表现好,宜大力推广种植。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刘忠祥,寇思荣,何海军,王晓娟,周玉乾,李志明,杨彦忠. 2011

[2]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 包奇军,王效宗,潘永东,陈富,张华瑜. 2004

[3]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的影响. 邹凤轩,贺春贵,王国栋,何振富. 2020

[4]甘肃东部夏播大豆品种引进筛选与评价.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范珍珠. 2013

[5]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梁万鹏,何振富,李晓莉,李世恩,徐振飞,施海娜,岳耀敬,刘斌. 2022

[6]旱地玉米抗旱节水品种引进筛选及评价. 王磊,李尚中,赵刚,党翼,张建军,唐小明. 2010

[7]旱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王磊,王勇,李尚中,赵刚,党翼,张建军,唐小明. 2010

[8]甘肃省玉米育种问题与对策探讨. 李志明,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王晓娟. 2010

[9]高台县新坝镇小麦及玉米品种种植现状调查. 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2019

[10]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11]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甘玉759选育报告. 张正英,李世晓,杨万平,张远景,王国基,于安芬. 2021

[12]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周刚,张建军,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 2021

[13]玉米品种龙博士7号选育报告. 李伟绮,支小刚,孙建好,赵建华,陈亮之,杨谋. 2021

[14]玉米品种陇单339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王晓娟. 2017

[15]10个玉米品种对甘肃引黄灌区盐碱地的适应性分析. 姜万礼,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2017

[16]陇中半干旱区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雷康宁,张绪成,方彦杰,柳燕兰,姜振东,侯慧芝,王红丽,张国平,马一凡,尹嘉德. 2022

[17]不同玉米品种在陇东干旱区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张金霞,李世恩,耿智广,朱正生,梁万鹏,窦晓利,李志峰. 2023

[18]藜麦副产物常规养分与抗营养因子的检测及饲用价值评价. 江小帆,杨发荣,魏玉明,吴涛,蔡原,焦婷,黄杰,赵生国. 2023

[19]转ABP9基因冬小麦的抗旱性评价. 王炜,罗影,王剑虹,裴怀弟,陈玉梁,叶春雷,罗俊杰,杨随庄. 2014

[20]日光温室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相关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班明辉,王鸿,牛军强.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