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树新品系DG-12-6的乌龙茶香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游小妹 1 ; 陈志辉 1 ; 林郑和 1 ; 单睿阳 1 ; 钟秋生 1 ; 陈常颂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新品系;乌龙茶;香气组分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1007-4872

年卷期: 2019 年 001 期

页码: 9-13

摘要: 选用DG-12-6新品系和黄棪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G-12-6共检出48个组分,分为醇类(53.59%)、碳氢化合物(14.72%)、酯类(9.8%)、酮类(7.0%)、其它(13.05%)、杂氧化合物(1.3%)、醛类(1.0%)等.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47.76%)、吲哚(12.01%)、ɑ-法呢烯(9.03%)、己酸叶醇酯(4.05%)、β-罗勒烯(3.82%)等;DG-12-6乌龙茶感官品质总分超过对照,表现为花香显,汤中有香,味醇爽,可能与香气组分中橙花叔醇、芳樟醇、β-罗勒烯、顺-茉莉酮等含量较高有关.

  • 相关文献

[1]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2]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3]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黄福平,陈荣冰,陈伟,陈常颂,游小妹. 2001

[4]瑞香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游小妹,黄福平,陈荣冰,陈常颂. 2002

[5]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张方舟,陈荣冰,李元钦,江福英. 1999

[6]茶树新品系‘福茗2号’区域试验报告. 游小妹,李鑫磊,陈志辉,孔祥瑞,单睿阳,陈常颂. 2024

[7]福州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果实品质特征与香气组分分析. 赖瑞联,冯新,陈瑾,陈义挺,吴如健. 2020

[8]'春闺'与'福云6号'乌龙茶香气组分差异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钟秋生,游小妹,阮其春,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1

[9]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香气成分变化. 邱珊莲,张少平,林宝妹,张帅,洪佳敏,吴妙鸿,郑开斌. 2021

[10]存放一年‘春闺’与‘福云6号’闽南乌龙茶香气特征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徐锦斌,孔祥瑞,钟秋生,游小妹,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2

[11]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2016

[12]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香气、糖类组分影响研究. 吴秀秀,周雅贞,李鑫磊,陈常颂,林黎,邱祥贵. 2023

[13]存放一年'春闺'与'福云6号'闽南乌龙茶香气特征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徐锦斌,孔祥瑞,钟秋生,游小妹,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2

[14]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5]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黄观音、金观音区域试验报告(1990-1997).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廷,黄福平,王国兴,徐斌,刘峰,林森知,郑秀琴,林国进,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 1997

[16]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选育简报. 陈荣冰,黄福平,陈常颂,游小妹. 2004

[17]冷冻干燥技术在乌龙茶加工中的初步应用. 叶乃兴,杨如兴,杨广,张方舟,王振康. 2004

[18]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蛋白质组成、多酚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黄福平,梁月荣,陈荣冰,陈伟,柯玉琴,陆建良. 2004

[19]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荣冰,柯玉琴,梁月荣. 2002

[20]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延,黄福平,王锐清,林国进,林森知,郑秀琴,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陈德华,王国兴,陈思奇.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