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温度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兰梅 1 ; 宋飞彪 2 ; 朱文彬 2 ; 董娟娟 2 ; 傅建军 2 ; 董在杰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红罗非鱼;温度;体色;酪氨酸酶;皮肤显微切片;越冬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72-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体色分化变异的遗传分子机制,以期解决其越冬期的体色变异问题,本研究比较了越冬期不同温度处理(16、20、25和30°C)对其表观体色、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皮肤色素带和黑色素细胞的影响。实验50 d后发现,16°C组大部分鱼体较实验开始时变黑,整个鱼体呈现青灰色,20°C组多数鱼体腹部也变为青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升高,25°C时达到最高值,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30°C组鱼的酪氨酸酶活性反而降低。血液中tyr m RN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5和30°C组红罗非鱼肌肉中的tyr m RNA表达量也显著高于16和20°C组。切片显微结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罗非鱼背部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其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和体内酪氨酸酶活性改变的结果,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有助于了解鱼类体色遗传机理并进行体色性状的改良。

  • 相关文献

[1]越冬期体色变异红罗非鱼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王兰梅,朱文彬,傅建军,罗明坤,董在杰. 2023

[2]不同体色鲤的生长、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含量及基因表达比较. 傅建军,朱文彬,罗文韬,王兰梅,罗明坤,董在杰. 2021

[3]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沉积率的影响. 公翠萍,朱文彬,刘浩亮,梁政远,董在杰. 2014

[4]虎杖对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敬小军,孔欣茹,华皓坤,刘婷燕,安树伟,顾玲玲. 2023

[5]饲料中添加竹炭对红罗非鱼幼鱼肌肉脂肪酸组分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唐丹,苏胜彦,朱文彬,王兰梅,宋飞彪,董娟娟,张丹,董在杰. 2019

[6]黄花水龙种植对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 郑尧,裘丽萍,周旻玥,孙旋辉,孟顺龙,胡庚东,陈家长. 2021

[7]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红罗非鱼低温体色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徐鸿飞,陈诏,黄彩林,袁宗伟,赵何勇,李华,杨宾兰,周大颜,苏换换,朱华平. 2021

[8]基于肠转录组学探究NaHCO3碱度胁迫下红罗非鱼应激响应与耐受机制. 陶易凡,曹巍,华吉祥,李祖辰,姜冰洁,张会昆,马雪彬,路思琪,强俊. 2024

[9]一种酪氨酸酶基因在笠贝初生壳形成中的表达分析. 谭素建,郇聘,刘保忠. 2018

[10]罗非鱼皮胶原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铜离子结合活性研究. 宋玉琼,胡晓,相欢,陈胜军,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马海霞. 2023

[11]基于介孔碳的电化学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法测定水体中的苯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 吴立冬,刘欢,李晋成,付啸辰,宋怿. 2014

[12]海洋活性胶原肽的抗氧化性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与初步分离研究. 宋永相,孙谧,王跃军,王海英,郑鸿飞,李伟. 2009

[13]虾青素与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张晓红,吴锐全,王海英,欧阳冰,吴立新,牛纪峰. 2009

[14]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 陈超,吴雷明,李炎璐,宋振鑫,梁友,翟介明,王鲁,庞尊方. 2014

[15]克氏原螯虾的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徐增洪,赵朝阳,周鑫. 2010

[16]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色和生长的影响. 杨育凯,陈效儒,林黑着,黄小林,黄忠,周传朋. 2017

[17]养殖模式和饵料对养殖大黄鱼体色、质构和营养成分评价的影响. 李松,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杨絮,张秀洁,张永杏. 2019

[18]不同养殖阶段大黄鱼体色及营养成分差异性比较.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李松. 2019

[19]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李潇轩,郑端端,罗明坤,杨志强,郭珺,王兰梅,董在杰. 2023

[20]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