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白菜“干烧心”病的调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崇实 1 ;

作者机构: 1.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1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摘要: 大白菜“干烧心”病是我国近年来继三大病害之后,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病害,在各大城市近郊尤为严重,对大白菜产量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病情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国内各地的密切注意,但到目前为止,对大白菜“干烧心”的病因,论说不一,作者从1976年开始对大白菜 “干烧心”发病的症状、原因、病前预测以及防止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其结果整理如下。 一、大白菜“干烧心”的病症表现 (一)大白菜结球初期(天津地区9月中旬)在叶球幼嫩的前端开始发病,叶片边缘呈水渍状,色淡黄透明,后变褐色焦叶,随大白菜的生长发育,边缘内曲,叶柄有时发生褐色条斑,最后形成“褐心”,“黑心”,“烧心”等,条件适合时常大面积发生,得病的大白菜入窖贮存时极易腐烂。大白菜有了“焦边”的叶子,不会继续生长,叶片的边缘向内弯曲,表面皱缩,严重的不能生长新叶,已长出的新叶也不会伸长生长,因而不能坚实结球。 (二)在大白菜结球期,有时叶片呈现数个纵排成行的规则小孔,叶柄产生褐色条纹,主根髓部腐烂,但无腐臭味,接种也不发病,此症状在盐碱较重的地块上或头年养鸡场,粪肥底的土壤上零星发生。 (三)在大白菜莲座期,由于施肥不慎,将氮肥施入菜心内部,引起大白菜“烧边”现象,抑制心叶生长,会造成包心不紧或不包心,此现象多在大田中局部发生。 (四)喷施农药不当所引起的“干烧』乙”,经调查,在大白菜结球期,喷施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敌敌畏,二澳磷,马拉硫磷等),在500倍以下时,或者喷用药量过大,都可造成大白菜“烧边”,症状是从前端边缘开始,呈水渍状,色淡黄透明,明显的特征是外叶边缘向内缩卷成“匙”状,最后焦边,此类型易与其它种类区分,发病多成片分布。 二、大白菜“千烧心” 的几种发病原因 (一)大白菜“干烧心”与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 近年来天津近郊菜园土壤大量施用粪稀混垃圾炉灰肥料,使土壤板结紧实,并有大量煤渣碎石,多点调查测定结果表明,目前天津菜园土壤容重多增至1.30克/cm‘以上,1954年以前菜园土壤耕层柔和疏松,土壤容重多在1.2—1.25克/cm‘之间。大白菜幼苗根群多分布在15—20厘米左右,耕层土壤紧实板结对大白菜根系生长发育及吸收养分等极为不利,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里尤为严重。 (二)大白菜“于烧心”与肥料亘要素的关系; 我们初步测定了天津地区发生大白菜“于烧心”的土壤,其耕层土壤有机质多在3—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这可能与长期施用垃圾炉灰合碳量较高有关,全氮含量多在0.1—0.3%,速效磷多在30—50PPm,速效钾多在100PPm以上,而大白菜亩产万斤需要氮素16.5斤,磷素7.5斤,钾素21.5’斤,通常在天津大白菜生长季节内每亩施硝钱可达200斤左右,而磷钾肥则很少施用,以致磷、氮、钾比例失调。 从1977年到1979年先后用盆栽,大田试验作了肥料三要素对大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无论是盆栽,大田试验都说明了在天津地区潮湿土上单独施用磷肥、钾肥效果不明显,只有在氮、磷、钾合理配合情况下,大白菜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大有改善(见表1)。 从表1看出,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产量最高,亩产达16,840斤,“千烧心”发病株最少,比对照减少59.58%,氮肥利用率最高达54.4%。许多有经验的菜农近几年也认识到磷、钾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大有减轻“干烧心”的趋势。 (亘)土壤盐渍化与大白菜“干烧心”的关系: 天津近郊菜园土,部分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在1—1.5米左右,矿化度 1— 2克/升,水质为氯化物硫酸盐型,及重碳酸一硫酸盐类,耕层上壤含盐量多在0.2—0。3%,在这种菜园土壤上种植大白菜,有不同程度的 “干烧心”出现,土壤盐分含量过多时,土壤溶液浓度增加,阻碍了大白菜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各种盐碱地的含盐量不同,组成成分的差异,对危害大白菜生长也不一样。1973—1974年取不同类型菜地土壤溶出盐类烘干后,用不同浓度(0.1%, 0.2%,0.3%,0.4%)氯化物一硫酸盐作了大白菜的盆栽试验。当盐分浓度小于0.2%时,对大白菜“干烧心”影响不大,但盐分浓度超过0. 2%时(如0. 3%、 0. 4 %),菜叶边缘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枯焦症状,产生“焦边”或“烧心”现象,生长受到抑制。“干烧心”最历害是盐碱以碳酸盐氯化物,或者氯化物为主要成分,不适合种植大向菜。 (四)土壤水分与大白菜“干烧心”的关系: 由于大白菜体内94%以上是水,其叶面积大,蒸发面大,就决定了它需水较多,而大白菜根系浅,所以说它是一种消耗水分很多,而吸收力不强的作物。以天津青麻叶大核桃纹为例,一棵10斤重的大白菜在25”C温度条件下,每小时要消耗水分3市斤,生长1斤(干重),需消耗300—400斤水,因此大白菜没有充足水分供应是不行的。大白菜的产量高低,还要具备一定数目的叶片,叶面积要大,叶柄要肥厚,在包心前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营养来满足叶球需要。我们知道,水分直接影响着大白菜的新陈代谢,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的协调,同时土壤微生物活动需要水分,矿物质营养溶解更需要水分,通过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肥力因素的“水、肥、气、热”。 在干旱缺雨的年分里,特别是大白菜包心期土壤水分缺乏,很易形成“于害”,若在大白菜生育期降雨频繁“干烧心”就很少见。相反在雨量过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也会造成大白菜“焦边”。以浙江农大园艺系调查为例:浙江省普蛇县的沈家门蒲湾白菜,1971年在水稻茬后种植福山包头品种,大白菜发病率达到44%。岱山县高亭大队在稻茬地种植济南小根品种,白菜发病也重。而临近的泅湾大队也同样种植福山包头品种,由于地处向南的山坡,排水良好,大白菜“焦边”很少发现。岱山县当地农民认为:当上壤水分过多,土壤内缺少空气时,白菜吸收养料极不利,再遇上东北风,白菜极易发生“焦边”。山东胶县农民也认为大白菜包心期土壤空气缺乏,水分供应不足,促使“干烧心”发生,因而有的农民就在每株大白菜心部泼一瓢清水。日本川 口菊雄等认为白菜“心腐病”多发生在台风之后。 三、大白菜“干烧心”的防治方法 (一)改善土壤肥力,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城市炉灰渣垃圾应过筛后与粪便封存腐熟后再施用,严防大量灰渣碎块带入土壤耕层,可施用质量高的有机堆肥。 每亩用60—100斤过磷酸钙做基肥,或者制成颗粒状磷肥,在近报处穴施,若用磷矿粉最好与堆肥、沤肥预先沤制施用,这样可增加磷矿粉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钾肥在氮磷的配合下,在大白菜结球期穴施,可减少大白菜“干烧心”。 施用硅酸粒肥(含K。O20%,SjO35%,Mg4 40%, B2O30.1%,CSOS%) 40斤/亩,对大白菜“干烧心”有较好防止作用,经调查:对照发病20株,处理未发病,亩产比对照增加43.68%。还有施用树皮鸡粪 (含水分58.5%,干物质全氮1.79%,磷酸5.88%,钾0.22%,有机物65.02%,氨基酸15.596, PH7.85)每亩施 120斤,有防止 “干烧心”作用,亩产比对照增加22. 22%,但由于1980年对照没有发病,因此在施用量上还需进一步考虑。 (二)前茬种植绿肥作物,对防止大白菜“干烧心”有良好的作用。1979—1980年我们作了种植田青的对比试验,见表2、表3、表4,从表中明显的看出,田青翻压后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不大,而速效磷却比对照增加了11.3—15.ZPPm,生长正常,没有病毒,“干烧心”比对照减少了98.9%,每亩产量增加 1341.56斤,增产15.38%。 江苏省连云港市,干春麦收获后立即播种田警绿肥,在立秋前收获,产鲜草量可达5000—7000斤,将3500斤田青绿肥反压土壤后其肥效超过8300斤猪杂粪的肥效。对白菜长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亩产比对照提高15.51%,“干烧心”不发生或很少发生。 (三)微量元素防治“干烧心”的作用。 Takatoui(]-961)对芹菜的缺钙病曾用1.8%Ca(NO。)。的溶液每亩施12斤,在叶面喷洒有防治效果。西德采用K。O与N及BOS(120—200):(120—140):(120一180)配比施用,防止了甘蓝“焦边”。我们在大R菜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各生长阶段以七种微量元素作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的试验研究,于收获后100天调查,喷0.08%硫酸锰防治效果最好,达87. 5%,亩产比对照增加29.58%,0.1%铅酸按,0.5%氯化钙, 0.5%硫酸钾都有一定作用如表( 5); (四)由于盐碱害诱发的“于烧心”。种植蔬菜土壤地下水位不能过高,要在1.5米以下为妥,当耕层含盐量在0.2—0.25%以上时,应改种耐盐碱的大田作物。大面积低洼菜园土壤,若土地水位高于1米时,可考虑掘深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或减少返碱作用。 (五)由于施用化肥不慎撒人菜心引起的“于烧心”以及农药浓度过大,喷施过量引起的“干烧心”,这些都是人为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大白菜“干烧心”病的调查研究@杨崇实$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