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曙光 1 ; 杨海峰 1 ; 孙黛珍 1 ; 李中青 2 ; 史雨刚 1 ; 范华 1 ; 曹亚萍 3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变异;品质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005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A-PAGE技术,分析了20个小麦品种(系)醇溶蛋白的等位变异,共检测出51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带Gli-16.5,Gli-19.1,Gli-23.2,Gli-31.4,Gli-34.8,Gli-36.6,Gli-46.2,Gli-55.3,Gli-58.6,Gli-63.0,Gli-69.4出现频率高于50%.结合凝胶成像系统,对这些谱带与小麦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li-19.1与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Gli-63.0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Gli-16.5、Gli-58.6、Gli-69.4与沉降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Gli-31.4与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Gli-34.8与沉降值显著负相关,Gli-36.6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Gli-19.1、Gli-63.0、Gli-16.5、Gli-58.6、Gli-69.4可以作为生化标记用于强筋小麦的辅助选择.

  • 相关文献

[1]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2009

[2]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蔡岳. 2011

[3]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2005

[4]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杨娜,王卫东,席吉龙,王克功. 2016

[5]玉米种质资源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崔永霞,张海萍,任元,张丛卓,田怀东,雷柴卫,张效梅. 2012

[6]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 白云凤,侯变英,孙善澄,孙玉,裴自友,阎贵云. 2002

[7]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对核桃仁酸败抑制效果的研究. 周柏玲,李蕾,孙秋雁,段泽敏,邓晓燕,田志芳. 2004

[8]影响高粱饲用价值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对策. 张福耀,吴树彪,柳青山. 2016

[9]玉米自交系醇溶蛋白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贾春秀,赫紫薇,张效梅,田怀东. 2015

[10]茸毛偃麦草醇溶蛋白位点向小麦中的导入. 李光蓉,杨足君,畅志坚. 2004

[11]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徐芳,降磊,张元庆,张丹丹,王曦,程景,靳光,孙志强,张变英,孙锐锋,薛艳蓉,李博,陈泽,陈剑波. 2019

[12]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2018

[13]山西省近二十年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化. 马小飞,李竹梅,王敏,曹勇,李晓丽,姜兰芳,郝建宇,张定一,姬虎太. 2020

[14]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和锈病抗性分析.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王宏兵,张立生. 2020

[15]后期喷肥对强筋小麦临汾13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武如心. 2005

[16]小麦品质及其改良的回顾与发展对策. 靖华,崔欢虎,闫翠平,马爱平,逯腊虎. 2002

[17]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乔蕊清,卫云宗,张松令,刘新月,丁国庆. 2003

[18]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赵红,伍少云,杨木军,郑军,李绍祥. 2018

[19]小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Ⅱ.与小麦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 韩斌,王长彪,任永康,赵兴华,董艳辉,李亚莉,唐朝晖. 2015

[20]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张建华,张定一,姬虎太.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