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下稻秸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亚慧 1 ; 王宁 1 ; 于建光 1 ; 豆利岭 1 ; 刘满强 1 ; 焦加国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稻秸;淋洗;小麦;苗期;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53-58

摘要: 连年稻秸还田易对小麦产生化感作用,为探索能减缓化感负效应并适宜小麦生长的秸秆还田方式和秸秆还田量,试验以宁麦13为材料,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4. 5、9、18 t/hm~2)、不同还田方式(混施和表施处理)及覆盖稻秸后模拟降水(秸秆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差异不显著(P> 0. 05)。表施秸秆淋洗处理,小麦分蘖受到显著抑制(P <0. 05);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混施处理比表施处理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较表施处理,中高量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POD活性(P <0. 05);淋洗显著降低了小麦脯氨酸含量(P <0. 05)。综上,表施适宜的秸秆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小。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壤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豆利岭,刘庆峰,王宁,于建光,刘满强,张永春,艾玉春. 2019

[2]钾肥对弱筋小麦苗期植株性状的影响. 臧慧,沈会权,陈晓静,陶红,乔海龙,陈健,陈和. 2009

[3]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4]苏北稻麦周年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冯国华,王健康,张会云,赵轶鹏,王静,常勇. 2018

[5]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波,石晓旭,刘建,薛亚光,石吕,魏亚凤. 2021

[6]接种AM真菌和施氮对还田稻秆氮素释放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贾艳艳,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文廷刚,孙爱侠,诸俊,顾大路. 2020

[7]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祥菊,周炜,王子臣,盛婧,陈留根. 2016

[8]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9]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单双季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10]稻秸还田与播种方式影响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大田试验研究. 张斯梅,顾克军,许博,张恒敢,顾东祥,石祖梁,张传辉,杨四军. 2016

[11]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杨四军. 2017

[12]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刘红江,王鑫. 2016

[13]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张四伟,张武益,王梁,朱利群,顾克军,章红运,卞新民. 2012

[14]江苏省小麦秸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与不同茬高下麦秸养分归还量估算. 顾克军,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石祖梁,许博,杨四军,常志州. 2015

[15]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16]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杨冬静,谢逸萍,张成玲,马居奎,唐伟,陈晶伟,孙厚俊. 2021

[17]稻秸生物水解的影响因子. 朱瑾,叶小梅,常志州,王世梅,邹敦强. 2011

[18]底物浓度和接种率对稻秸沼气启动的影响. 杜静,常志州,叶小梅,钱玉婷. 2011

[19]不同因素对秸秆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 朱瑾,叶小梅,常志州,许智,杜静. 2011

[20]稻秸中吡虫啉和三环唑的降解动态及其残留. 桂维阳,许能祥,程云辉,董臣飞,沈益新,顾洪如,丁成龙.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