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夕林 1 ; 张谷丰 1 ; 孙雪梅 1 ; 丁宗泽 2 ; 李飞 2 ;
作者机构: 1.通州市植物保护站
2.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
关键词: 白背飞虱;为害损失;防治指标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1999 年 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 相关文献
[1]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李红阳,王瑞明,左文惠,刘标. 2007
[2]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王义成,李红阳,吉荣龙. 2003
[3]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陈茂林,杨代凤. 2000
[4]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5]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李洪山,李慈厚. 2002
[6]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李红阳,卞同洋,郭军. 2002
[7]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梁家荣,刘树法. 2001
[8]沿江稻区6(4)代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探讨. 孙雪梅,杨凌峰,易红娟,张谷丰. 2013
[9]转基因抗虫棉承受棉铃虫风险压力研究初报. 束春娥,孙以文,孙洪武. 2000
[10]DON毒素作为小麦赤霉病损失率评估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樊平声,周明国,陈长军,王建新. 2015
[11]斜纹夜蛾对棉花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研究. 秦厚国,叶正襄,黄水金,李华. 2000
[12]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熊战之,刘伟中,张凯,赵桂东. 2015
[13]甲维·毒死蜱不同剂型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蜘蛛安全性评价. 束兆林,赵来成,缪康,吉沐祥,端木和林,束华平. 2010
[14]2015年苏北地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熊战之,汪立新,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高聪芬,张凯. 2016
[15]锐劲特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对稻田主要蜘蛛的安全性研究. 束兆林,汪智渊,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 2000
[16]氟啶虫酰胺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天敌安全性评价. 束兆林,于居龙,缪康,赵来成,杨红福. 2016
[17]21%醚菊·吡蚜酮SC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及对稻田天敌安全性评价.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吉沐祥,方继朝,郭慧芳,刘宝生. 2011
[18]吡虫啉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其应用. 邱光,顾正远,端木和林,倪寿坤,任正才,夏安平,苗桂英. 1994
[19]几个粳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肖英方,杜正文. 1989
[20]江苏省水稻矮缩病的病原鉴定. 高瑞珍,程兆榜,杨荣明,朱凤,季英华,任春梅,吴丽莉,周益军,范永坚.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田间试验4种防效计算方法比较
作者:罗岗;张谷丰
关键词:田间试验效果;模拟理论效果;差值项
-
中国冬青属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
作者:周鹏;祝亚云;刘博;李飞;黄婧;张敏
关键词:冬青属;地理分布格局;分布中心;物种多样性
-
稻瘟病穗瘟防治适期初探
作者:陆邢峰;易红娟;杨凌峰;周浩;谢松华;孙雪梅;张谷丰
关键词:水稻;穗瘟;破口日;防治时期
-
毒死蜱抗性灰飞虱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适合度
作者:朱凤;王利华;张谷丰;潘磊;张月亮;牛洪涛;易红娟;邰德良;方继朝
关键词:毒死蜱;灰飞虱;抗药性;温度;生命表;相对适合度;发育历期;繁殖力;综合治理;策略细化
-
2015年如东县水稻穗期麦长管蚜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姜海平;蔡超;管信山;汤云霞;朱一博;张谷丰
关键词:水稻;麦长管蚜;重发原因;防治对策
-
基于Android的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预警系统
作者:张谷丰;罗岗;朱先敏;朱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android;预警系统
-
江苏沿江稻区水稻纹枯病病情扩展时间动态模型
作者:易红娟;王节萍;孙雪梅;杨凌峰;刘嘉德;张谷丰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病情扩展;时间;动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