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聚合育种(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巴沙拉特 1 ; 丁效华 1 ; 曾列先 2 ; 阿克沙 1 ; 张泽民 1 ; 曾瑞珍 1 ; 张桂权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白叶枯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6 年 4 卷 04 期

页码: 493-49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白叶枯病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聚合多个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携带Xa4、xa5、xa13、Xa21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IRBB60与8个水稻新品系,组配8个杂交组合.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从F2和F3群体中共获得216个携带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纯合体。用华南地区的5个白叶枯病病原菌小种进行田间接种的试验表明,4个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水平高于只带1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这些聚合系可用作华南地区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育种的亲本材料。

  • 相关文献

[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柳武革,王丰,金素娟,朱小源,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符福鸿,刘宜柏. 2008

[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fgr基因改良水稻恢复系.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杨健源. 2010

[3]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曾列先,陈志强. 2009

[4]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改良水稻恢复系粤恢826. 刘维,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卢东柏,陆展华,陈钊明,陈粤汉. 2017

[5]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 冯爱卿,陈深,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 2020

[6]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曾列先,黄少华,伍尚忠,成太辉. 2002

[7]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8]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载体品种上及杂种F_1的抗性研究. 曾列先,汪聪颖,冯爱卿,陈深,苏菁. 2016

[9]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在阳江市的示范表证及推广前景. 黄显良,姜先芽,汪聪颖,郑健一,黄日亮,伍尚信,卢希旭,陈深. 2016

[10]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陈洛,朱稳,李雯慧,赵均良,周玲艳,杨武. 2024

[11]优质稻"粤农丝苗"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及主效QTL qBB-11-1的精细定位. 薛皦,卢东柏,刘维,陆展华,王石光,王晓飞,方志强,何秀英. 2022

[12]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13]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素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曾列先,成太辉. 2002

[14]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高抗稻瘟病优质稻新品种新黄占的选育-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实例. 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曾列先,李康活,周少川. 2012

[15]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高抗稻瘟病优质稻新品种新黄占的选育——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实例. 黄道强,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 2012

[16]水稻白叶枯病免疫与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王玉珠,张明永,刘维,夏快飞,曾璇. 2024

[17]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18]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金素娟,柳武革,朱小源,王丰,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刘宜柏. 2007

[19]华南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英文). 黄炳超,张扬,谢振文,张桂权,肖汉祥,李宏,黄朝锋,刘名镇,周少川,Katiyar S.K.,Bennett J.. 2007

[20]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籼型低谷蛋白水稻品系. 陈达刚,周新桥,刘传光,李丽君,李巨昌.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