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捕捞策略对海水青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苏程程 1 ; 单秀娟 1 ; 邵长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长岛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水青鳉;捕捞策略;生长;渔业资源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1576-15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海洋模式物种—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研究对象,设置了90%大个体捕捞(H-B)、90%随机捕捞(H-R)、75%大个体捕捞(M-B)、75%随机捕捞(M-R)、50%大个体捕捞(L-B)、50%随机捕捞(L-R)、75%小个体捕捞(M-S)7种捕捞策略处理组,用以研究海水青鳉的生长特征在不同捕捞策略、不同世代(F1、F2和F3)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代际不同捕捞策略条件下,海水青鳉卵径和仔鱼全长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代际间,高强度捕捞处理组(90%捕捞策略)卵径增大,低强度捕捞处理组(50%捕捞策略)卵径变小,但不同世代对下一代鱼卵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影响较小。不同代际间,低强度捕捞处理组在幼鱼时期增长率高于其余处理组;同代际间仔鱼发育阶段,高强度捕捞处理组生长迅速,前期增长率明显高于后期,其在仔幼鱼阶段其增长率低。随着外界捕捞压力的增加,同代际间高强度捕捞处理组瞬时增长率最低;低强度大个体捕捞策略组瞬时增长率在代际间较稳定。与现阶段捕捞策略相同,高强度大个体捕捞会导致鱼类生物学性状在3代中产生极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模拟不同捕捞策略探讨鱼类发生的生物学性状变化,旨在为预测鱼类进化趋势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基于发光细菌法和鱼类暴露实验评价6种化学消油剂的遗传毒性. 徐广飞,崔志松,栾晓,郑立. 2017

[2]基于LeMaRns模型的热带中西太平洋中上层生态系统动态分析. 张春月,林琴琴,陈作志,朱江峰,李秀超. 2025

[3]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BAI Hai-wen,白海文,ZHANG Ying,张颖,LI Xue. 2011

[4]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2010

[5]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6]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 聂善明. 2000

[7]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趋势及与中国渔业合作空间. 韩杨,曾省存,刘利. 2014

[8]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林群,金显仕,张波,郭学武. 2009

[9]《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概况及中国远洋渔业的应对策略. 熊敏思,樊伟,唐峰华,吴祖立,李励年. 2016

[10]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方式研究. 王硕,张博伦. 2016

[11]基于声学方法的黄河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李斌,汤勇,孙建富,李佩杰,胡亚东,张剑波. 2016

[12]《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解读及中国远洋渔业应对策略. 唐峰华,岳冬冬,熊敏思,李励年,崔雪森. 2016

[13]天津近岸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浅析. 殷小亚,乔延龙,王群山,宋文平,刘玉. 2013

[14]长江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李雷,危起伟,吴金明,杜浩,谢晓. 2013

[15]菲律宾渔业发展趋势及其与中国渔业合作空间. 韩杨,杨子江,刘利. 2014

[16]东海及黄海南部渔业资源水文环境类群划分及其相关特征的初步分析. . 2019

[17]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 . 2019

[18]基于生活史特征的数据有限条件下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比较. 史登福,张魁,陈作志. 2020

[19]深圳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 龙鑫玲,陈丕茂,袁华荣,冯雪,余景,舒黎明,黎小国,陈文静,陈梓聪. 2019

[20]天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及展望(英文). .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