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秀娟 1 ; 陈福如 1 ; 占志雄 1 ; 阮宏椿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枇杷叶斑病;活性氧代谢;叶绿素;可溶性蛋白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05 年 27 卷 05 期
页码: 30-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枇杷叶片受拟盘多毛孢菌侵染后活性氧代谢、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枇杷叶斑病胁迫下,活性氧H2O2和MD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8.90%和29.66%,POD、CAT和SOD 3种保护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0.90%、6.22%和19.73%,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1.18%和21.04%,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39.17%。其中H2O2、MDA、POD、CAT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相关文献
[1]干旱胁迫对平托花生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李春燕,林永生,陈恩,应朝阳. 2010
[2]硫素营养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张秋芳,彭嘉桂,林琼,杨杰,章明清. 2004
[3]不同磷素水平对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吴一群,林琼,颜明娟,张辉,陈子聪,李祥发. 2017
[4]角颊木虱为害对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许秀淡,郑少泉,黄金松,许家辉,陈菁瑛,刘惠玉. 2000
[5]施钙增强作物抗旱力的研究进展. 任丽花,翁伯琦,方金梅. 2005
[6]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吴一群,张辉,林新坚,兰忠明,张伟光,曹卫东. 2012
[7]晚熟龙眼果实挂树期果皮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 许家辉,余东,许玲,蒋际谋,郑少泉,吴少华. 2009
[8]硫素营养对不同品种水稻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张秋芳,彭嘉桂,林琼,杨杰,章明清. 2003
[9]干旱胁迫对多年生落花生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应朝阳,吕亮雪,刘国道,翁伯琦,黄毅斌. 2006
[10]不同氮素水平对菜用甘薯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任丽花,余华,黄敏敏,罗土炎,蔡南通,邱永祥. 2011
[11]水分胁迫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任丽花,翁伯琦,黄炎和,王义祥,应朝阳. 2008
[12]乙醇对‘早红’柿果实脱涩过程中若干活性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廖汝玉,金光,郭瑞,周平,杨凌,沈清标,吴绍钟. 2014
[13]氮素对叶菜型甘薯茎叶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邱永祥,蔡南通,吴秋云,罗文彬,李光星. 2005
[14]含抗坏血酸保鲜剂对小苍兰切花几个衰老指标的影响. 苏军,叶文. 1997
[15]N对叶菜型甘薯硝酸盐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邱永祥,王伟,蔡南通,吴秋云,罗文彬,柯玉琴. 2005
[16]温度对文心兰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罗远华,方能炎,林榕燕,钟淮钦,黄敏玲. 2018
[17]海藻寡糖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菌群的影响. 陈兴麟,刘洋,罗土炎,王昌毓,杨海宁,曾润颖. 2020
[18]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鉴定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朱永生,徐靖,蒋家焕,郑燕梅,陈丽萍,蔡秋华,王爱荣,张建福. 2020
[19]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 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张文锦. 2004
[20]铁观音茶树不同叶位和氮肥用量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戴春山,孔庆波,张青,章明清,李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香蕉枯萎病高效拮抗土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
作者:甘林;代玉立;刘晓菲;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抑菌活性;防治效果
-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作者:阮妙鸿;郑秀琴;甘林;黄伟群;代玉立;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鲜食玉米;鞘腐病;抗性测定;生态位;生防菌剂;生物防治
-
不同虫态稻虱缨小蜂低温贮藏后的适合度
作者:张居念;连玲;吴春珠;董萌;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占志雄
关键词:稻虱缨小蜂;冷藏;适合度
-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邓云;苏妍;姚锦爱;田大刚;阮宏椿;肖翔;刘友
关键词:无色杆菌;拮抗菌;小麦赤霉病
-
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防效测定
作者:兰成忠;甘林;代玉立;刘晓菲;杨秀娟;蒋军喜
关键词:黄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黄瓜;生物防治;贝莱斯芽胞杆菌
-
抗感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菌早期侵染反应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甘林;兰成忠;阮妙鸿;刘晓菲;黄伟群;代玉立;杨秀娟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转录组;基因表达;互作机制;抗病性
-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作者:代玉立;甘林;刘晓菲;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敏感性;吡唑醚菌酯;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