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继红 1 ; 吴桃 1 ; 高亚平 1 ; 唐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含量;摄食行为;滤食性贝类;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3 年 37 卷 05 期

页码: 90-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 相关文献

[1]虾夷扇贝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摄食. 张继红,吴桃,徐东,高亚平,唐望. 2013

[2]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白亚之,刘季花,胡利民,乔淑卿,杨刚,徐涛玉,石学法. 2016

[3]獐子岛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性. 李敏,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巍,蔺凡,马莎,杨艳云. 2018

[4]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侯兴,高亚平,杜美荣,姜娓娓,李凤雪,董世鹏,李文豪,孟珊,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21

[5]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6]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苗,周凯,么宗利,来琦芳,高鹏程,隋延鸣. 2017

[7]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8]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宋强,方建光,刘慧,张继红,王玲玲,王巍. 2006

[9]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占会,史荣君,于宗赫,徐淑敏,韩婷婷,徐姗楠,黄洪辉. 2021

[10]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张继红,刘纪化,张永雨,李刚. 2021

[11]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何苗,来琦芳,么宗利,隋延鸣,陆建学,高鹏程,周凯. 2017

[12]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赵俊梅,方建光,包振民,张继红,王巍,蒋增杰. 2004

[13]不同光照条件黄鳍鲷仔鱼摄食行为及其规律初探. 张春禄,陈超,李炎璐,王鲁,陈世峰,张梦琪,邵彦翔,大田智,盐崎雅史. 2015

[14]养殖中华鲟的产后康复. 张晓雁,杜浩,危起伟,张艳珍,王彦鹏,蔡经江,刘志刚,乔新美,熊伟. 2015

[15]中华蛸对双壳类捕食行为及摄食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李雪梅,王兴强,党保成,边力,李凤辉,陈四清. 2021

[16]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摄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于宏,张秀梅,翟介明. 2006

[17]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摄食颗粒饲料的声学特征. 曹晓慧,刘晃,戚仁宇,张成林,刘世晶. 2021

[18]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柳琪,区又君. 2006

[19]山东半岛南部Ti鱼产卵场Ti鱼仔、稚鱼摄食的研究. 孟田湘. 2001

[20]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与摄食行为相关的特定感觉器官研究. 马爱军,王新安,庄志猛,柳学周.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