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人工集鱼装置(FADs)的集鱼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俞辰 1 ; 周成 1 ; 万荣 1 ; 张同征 1 ; 王禹程 1 ; 谢程兰 1 ; 张禹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金枪鱼;围网;人工集鱼装置;随附鱼群;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s)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3 年 47 卷 003 期

页码: 213-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鱼类在人工集鱼装置(FADs)周围的集群特性,基于2021年我国金枪鱼围网船在中西太平洋的回声探测浮标数据,对FADs投放后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以及聚集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探究.利用U检验和H检验分析了鱼类首次到达FADs时间的差异性,利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s)分析了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和漂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为(8.9±9.0)d,其中金枪鱼类为(3.8±4.2)d,非金枪鱼类为(16.0±8.9)d;②金枪鱼类在不同水下长度FADs下的首次到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非金枪鱼类无显著差异;③金枪鱼类在FADs周围的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约在其投放后第25天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④金枪鱼聚集生物量随着FADs漂流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⑤随机效应表明,水下长度为80 m的FADs下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一般最高,其次是60 m,90 m最低.研究表明,FADs投放后金枪鱼类往往先于非金枪鱼类到达,其首次到达时间与FADs的水下长度有关;具有较浅水下长度和缓慢漂流速度的FADs类型更易于吸引金枪鱼类在其周围聚集,同时,FADs投放后金枪鱼类逐渐聚集,生物量约在1个月时达到峰值,这可能反映了FADs投放后的最佳捕捞时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随附鱼群在FADs周围的行为模式,为设计开发高效生态友好型FADs、优化投网策略及制定针对随附鱼群的养护管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金枪鱼围网渔船的设计特点. 贾复,陈龙,朱瑞源,周崇庆,孟宪江. 2000

[2]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学锋,孙华,卢伙胜. 2010

[3]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专题图服务. 张胜茂,常卫东,吴祖立. 2020

[4]世界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与前景. 齐建军,王明彦. 2001

[5]关于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齐建军,王明彦. 2001

[6]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与延绳钓渔业. 谢营梁,杨希强. 2009

[7]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林龙山,丁峰元,程家骅. 2005

[8]基于YOLOv3模型的金枪鱼鱼群特征识别初步研究. 马硕,张禹,王鲁民,张勋,金卫国,王国来,常卫东. 2021

[9]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叶少文,冯广朋,张彬,陈宇顺,李钟杰. 2012

[10]不同季节中西太平洋围网鲣鱼群体形态学差异性. 靳少非,陈瑛婕,樊伟,张衡,郑仰桥,汪永春. 2018

[11]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渔获量时空分布分析. 沈建华,陈雪冬,崔雪森. 2006

[12]养殖大黄鱼滋味和气味物质组成及评价. 张秀洁,郭全友,王鲁民,姜朝军. 2019

[13]阿拉伯海域围网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表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胜龙,范秀梅,张忭忭,张衡,张胜茂,崔雪森,樊伟. 2019

[14]环境因子对3种不同作业类型鲣CPUE的影响研究. 马有成,朱国平,张健,王啸,张鸿霖,石建高. 2023

[15]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郭永坚,朱长波,阴晓丽,李俊伟,颉晓勇,陈素文,罗昭林. 2015

[16]中西太平洋海山特征对延绳钓渔业和围网渔业黄鳍金枪鱼CPUE的影响. 费姣姣,李成,张健,滕钰秀,吴蕴韬,石建高. 2024

[17]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黄鳍金枪鱼渔获时空分析. 沈建华,崔雪森. 2006

[18]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模式下经济与生态效益评价. 朱长波,郭永坚,颉晓勇,李俊伟,罗昭林,陈利雄,陈素文. 2014

[19]2004年夏季东海南部海域围网渔业生产动态. 李建生,严利平,胡芬. 2005

[20]东太湖河蟹围网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吴伟,吴婷婷,何杰,范立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