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晋南冬小麦品种的变迁与再高产品种选育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行翠平 1 ; 张哲夫 1 ; 安林利 1 ; 李世平 1 ; 韩东翠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变迁;再高产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01 年 03 期

页码: 22-23

摘要: 晋南冬小麦品种自 2 0世纪 5 0年代到 90年代 ,其产量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各性状显著变化。其中单产、总产、千粒重、穗粒数分别提高 32 5 .77%、2 6 4.99%、6 2 .0 0 %、31.5 4% ,株高和成穗数分别降低 30 .2 6 %和18.6 9% ,经济系数提高了 2 4.0 0个百分点。根据 40 a冬小麦品种变迁特点和规律 ,提出了选育再高产品种的途径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冬小麦品种演变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李生海,赵怀生,畅志坚. 1991

[2]山西谷子产业发展十年(2009-2019年)变迁. 李瑜辉,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张艾英,刘鑫,程丽萍. 2019

[3]香菇产业版图的变迁与培植理论的新认识. 鄢定明,赵照林. 2019

[4]早实抗寒核桃新品种“金薄香4号”的选育研究. Tian Jian bao,田建保,Wang Yong,王勇,Wu Yanxia. 2009

[5]冬小麦抗(耐)旱种质基因库的建拓研究. 李生海,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 2001

[6]山西冬麦田病虫综合治理体系及示范应用. 尹青云,郑王义,谢咸升,卫玲,李锋,景金爱,杨立峰. 2001

[7]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查和试验观察为例. 褚清河,闫明,薛献来,潘根兴. 2011

[8]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9]5个冬麦品种产量性状和叶片特征多样性分析. 张雪茹,王瑞云,周兴,连帅,刘笑瑜,程冀南. 2014

[10]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 2011

[11]氮肥实时监控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白成云,王永亮,张建杰,杨治平,张强. 2011

[12]SG平滑处理对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光谱监测的影响. 乔星星,冯美臣,杨武德,李广信,王超,孙慧,张雪茹,武改红. 2016

[13]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 张雪茹,冯美臣,李广信,杨武德,王超,郭小丽,史超超. 2017

[14]冬小麦氮养分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马志远,赵萍萍,王宏庭. 2011

[15]田间土壤氮素形态转化模拟模型的研究. 陈明昌,张强,杨晋玲,潘大丰,张藕珠. 1996

[16]旱地冬小麦害虫综合综合技术体系研究. 尹青云,郑王义. 1997

[17]闻喜县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及增产途径. 贺福中,郭志利. 1992

[18]山西中部冬小麦复种食用向日葵的效益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 王文浩,郑洪元,刘文俊,何丽芬,闫玉星,张红. 2018

[19]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申慧勇,赵建武,王玉斌. 2019

[20]冬小麦种质资源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及分析. 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瑛,岳忠孝,张瑞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