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金岩 1 ; 吕艳艳 2 ; 付三雄 2 ; 戚存扣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耐淹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4 年 40 卷 11 期

页码: 1964-19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油菜主产区,该地区油菜播栽期间雨水多,易产生湿害,造成产量下降。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意义重大。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种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6个世代(P1、F1、P2、B1:2、B2:2、F2:3)群体为材料,全淹6 d后去水恢复生长,去水后第7天调查死苗率,以此为耐淹性指标,于2012和2013年对6个世代群体家系进行耐淹性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耐淹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年度该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B-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模型。由此可见,该家系群体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当有显性效应存在时(2012年),主基因显性效应值|h a|=0.3475,|h b|=0.0069,大于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 a|=|d b|=0.0036。B1:2、B2:2和F2:3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2012年分别为36.25%、61.40%和61.84%,平均为53.16%;2013年分别为8.30%、30.48%和43.13%,平均为27.30%。2年平均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59.77%。上述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受2对主基因型控制,但环境对耐淹性状的表型影响较大。F2:3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耐淹性状进行选择。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李远红,余坤江,何雨琦,王晓东. 2023

[2]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耐淹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金岩,吕艳艳,付三雄,戚存扣. 2014

[3]甘蓝型油菜BnADH3基因的克隆及转BnADH3拟南芥的耐淹性. 吕艳艳,付三雄,陈松,张维,戚存扣. 2015

[4]不同耐淹油菜品种的耐淹性生理差异. 吕艳艳,金岩,付三雄,戚存扣. 2013

[5]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赵统敏,余文贵,杨玛丽,赵丽萍. 2010

[6]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黄胜东,苏自强,杨娟,谷福林. 2008

[7]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李洪戈,余坤江,郭婷婷,张洁夫. 2014

[8]苦瓜强雌性状的遗传分析. 赵志伟,刘军,刘文波,沈火林. 2012

[9]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戚存扣,盖钧镒,章元明. 2001

[10]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付三雄,戚存扣. 2009

[11]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索文龙,戚存扣. 2007

[12]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顾慧,戚存扣. 2008

[13]油菜苗期耐淹性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李云,付三雄,戚存扣. 2012

[14]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遗传模型分析. 王军,李洪涛,许瀚元,迟铭,王朋,张灿宏,徐大勇. 2016

[15]玉米出籽率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李洪涛,许瀚元,迟铭,华国栋,王军. 2017

[16]玉米叶绿素含量基因效应分析. 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王军. 2019

[17]糯玉米叶夹角的遗传模型分析. 王军,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 2020

[18]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陈新军,高建芹,傅寿仲. 2007

[19]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戚存扣,盖钧镒,傅寿仲,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琴. 2004

[20]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解析陆地棉铃重与铃壳率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狄佳春,陈旭升,赵亮,章元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