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包晓哲 1 ; 马玉颖 2 ; 邹积祥 2 ; 伍龙梅 2 ; 杨陶陶 2 ; 黄庆 2 ; 张彬 2 ; 褚海燕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2.null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水稻;多样性;生态功能;应用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392-4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粮作物,也被认为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模式寄主植物.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长期以来对稻田AMF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入.近10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MF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稻田生态系统中AMF生态功能及其与水稻互作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共生体的建立、AMF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AMF的生态功能、AMF在水稻栽培中的潜在应用等,并对未来AMF与水稻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AM共生体的建立依赖AMF和水稻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机制;相较于稻田湿地环境,旱作环境水稻根中AMF的定殖率更高,而且受寄主植物、环境因子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AMF在调控水稻生长、营养吸收、抵御环境胁迫、降低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AMF与其他微生物联合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水稻吸收养分和抵御环境胁迫.基于稻田生态系统AMF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后续研究应深入探讨AMF多样性水平及其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水稻-AMF相互识别的信号机制及共生建立和维持的分子级联反应的认识,并深入挖掘AMF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增强水稻抗逆性、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等分子机制.
- 相关文献
[1]水稻4个生长时期茎部可培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王雪君,贾瑞宗,郭运玲,徐林,左娇,孔华,郭安平. 2015
[2]广东常规稻主栽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分析. 唐志明,杨俊,王晓燕,蔡克锋,李晓方. 2012
[3]内生固氮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初报. 赵记军,徐培智,解开治,严超,谭志远. 2008
[4]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初报. 陈文丰,陈荣彬,吴东辉. 2005
[5]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关键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袁银龙,孙杰,徐如玉,左明雪,顾文杰,卢钰升,解开治,徐培智. 2020
[6]略论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 冯莉. 2001
[7]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变化对蜜蜂生存的影响. 侯春生,张学锋. 2011
[8]广东和广西地区柑橘木虱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程保平,陈霞. 2020
[9]油梨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黄婷,王明元,秦紫艺,刘昕炜,徐志周,孙越,刘紫萱,董涛. 2020
[10]作物青枯病研究进展. 佘小漫,何自福. 2020
[11]黄皮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陆育生,林志雄,邱继水,常晓晓,潘建平. 2016
[12]广东省地方稻种品质性状表型多样性及其形成的生态因子分析. 陈雨,陈建酉,潘大建,范芝兰,孙炳蕊,李晨. 2013
[13]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内生固氮菌多样性及高固氮酶活性. 谭志远,彭桂香,徐培智,艾绍英,唐拴虎. 2009
[14]秸秆覆盖免耕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研究.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2001
[15]红火蚁入侵对人为干扰区蚂蚁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齐国君,黄永峰,岑伊静,吕利华. 2015
[16]密闭与间伐荔枝园害虫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分析. 徐海明,全林发,陈炳旭,董易之. 2019
[17]广东英德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黎健龙,黎华寿,黎秀娣,刘杰,李家贤,唐颢,唐劲驰. 2014
[18]氟虫腈防治红火蚁对绿地蚂蚁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刘杰,齐国君,吕利华,何余容. 2015
[19]中国香蕉枯萎病地区栽培种多样性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许林兵,黄秉智,吴元立,黄永红,董涛. 2010
[20]八门湾红树林土壤小单孢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 陈雨晴,黄惠琴,刘敏,鲍时翔.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有机替代+减量施肥对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香蕉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泽煌;陈伟盛;黄连喜;田利华;刘忠珍;劳栋添;邓建云;黄庆;魏岚
关键词:有机肥/炭基有机肥;减量施肥;土壤理化性质;香蕉产量;香蕉品质
-
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作者:邹积祥;杨陶陶;伍龙梅;包晓哲;张彬
关键词:早晚兼用型水稻;‘丝苗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
-
开放式主动增温对双季优质籼稻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丽明;杨陶陶;熊若愚;谭雪明;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张俊;曾研华
关键词:全球变暖;开放式增温;双季籼稻;淀粉合成
-
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糙米Cd富集
作者:魏岚;邱超才;黄连喜;李翔;黄庆;郑小东;林启美;刘忠珍;陈伟盛
关键词:稻田;Cd;炭基复合改良剂;早稻;晚稻
-
不同方法提取的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性质研究
作者:郑小东;李翔;魏岚;黄连喜;陈伟盛;黄玉芬;黄庆;刘忠珍
关键词: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提取方法;化学组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
直播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分析
作者:伍龙梅;张悦;刘妍;邹积祥;杨陶陶;包晓哲;黄庆;陈青春;蒋耀智;梁巧丽;张彬
关键词:直播稻;倒伏;机械化种植;杂草危害
-
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杨陶陶;邹积祥;伍龙梅;包晓哲;江瑜;张楠;张彬
关键词:全球变暖;双季稻;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