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永强 1 ; 方辉 1 ; 范贵强 1 ; 赛力汗·赛 1 ; 薛丽华 1 ; 陈兴武 1 ; 雷钧杰 1 ;

作者机构: 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滴灌冬小麦;遮阴;种植密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8 年 01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人工模拟果树遮阴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照两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450万株·hm-2(M1)、525万株·hm-2(M2)、600万株·hm-2(M3)、675万株·hm-2(M4)和750万株·hm-2(M5)5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两种光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间冬小麦旗叶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光照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叶片的SPAD值、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出相反趋势,且遮阴条件下Fv/Fm、ΦPSII、Pn、Tr、Gs均明显低于自然光照处理.遮阴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籽粒产量分别以M2和M3处理最高,分别达到5 250.26和9 190.07kg·hm-2;与自然光照相比,遮阴下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下降45.43%和28.45%,收获指数平均提高了23.68%.综上可知,光照和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遮阴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提高Fv/Fm、ΦPSII、Pn、Tr、Gs;在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冬小麦各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均表现较好.

  • 相关文献

[1]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南疆滴灌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强,方辉,范贵强,赛力汗·赛,薛丽华,陈兴武,雷钧杰. 2018

[2]种植密度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性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梁玉超,张永强,石书兵,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2018

[3]水氮耦合对滴灌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国宏,付彦博,扁青永,魏亚媛,魏彦宏,张万旭,朱锦泉. 2022

[4]遮阴对南疆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艾孜孜·居来提,崔月,赵奇,孔德鹏,胡爱芝,王立红,王重,张跃强,樊哲儒,李剑峰. 2019

[5]遮阴与氮肥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艾孜孜·居来提,崔月,赵奇,张宏芝,樊哲儒,李剑峰,王重. 2017

[6]氮肥对不同遮阴程度下冬小麦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王立红,孔德鹏,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王重,高新,时佳,赵奇,陈阜. 2022

[7]遮阴条件下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张永强,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2017

[8]基于RapidSCAN CS-45的新疆滴灌冬小麦氮肥推荐研究. 赖宁,耿庆龙,李青军,赵海燕,陈署晃. 2021

[9]裕民县河灌区滴灌冬小麦“井字型”播种高产示范研究. 吴高明,贾永红,扈瑞祥. 2017

[10]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 赛力汗·赛,陈传信,薛丽华,张永强,雷钧杰,陈兴武,王志敏. 2019

[11]塔额盆地滴灌冬小麦品种筛选试验. 徐其江. 2017

[12]基于SPAD值的滴灌冬小麦氮肥推荐模型分析. 孙法福,赖宁,耿庆龙,李永福,吕彩霞,信会男,李娜,陈署晃. 2024

[13]化肥减施对设施番茄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宏伟,刘会芳,王强,庄红梅,李磐,蒲胜海,冯广平,王浩. 2018

[14]不同密度和果穗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冠层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王强,王浩,闫鹏,阿不力肯木·沙土尔,热汗古丽·买合木提,艾尼瓦尔·克然木. 2011

[15]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产量对追氮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 张宏芝,陈兴武,雷钧杰,乔旭,赵奇,高永红. 2015

[16]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闫曼曼,郑剑超,张巨松,石洪亮,田立文,郭仁松,林涛. 2016

[17]密度与氮肥对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春艳,张巨松,向雁玲,田立文,崔建平,林涛,郭仁松. 2018

[18]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陈积豪,符小发. 2019

[19]不同穴播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杨金钰,孙九胜,乔小燕,王西和,槐国龙,崔磊. 2022

[20]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 陈利军,林涛,吴凤全,邵亚杰,徐彦军,汤秋香.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