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和适应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静聪 1 ; 冯立芳 1 ; 吴诗媛 1 ; 朱军莉 1 ; 励建荣 2 ; 李婷婷 3 ;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2.渤海大学食品科学研究院

3.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全基因组测序;致腐;适应性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2 年 46 卷 007 期

页码: 1178-11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强致腐和环境适应性,实验通过分析2株海水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形成,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致腐和适应机制.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PF07和PF08在冷藏鱼汁中的蛋白酶活性强,积累较多TVB-N.经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注释后,得到PF07基因组长度为6.13 Mb,GC含量61.4%.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可知,PF07与PF08核心基因共4980个,独特基因分别有516和470个.COG和KEGG注释显示2株致腐菌基因组中参与氨基酸代谢基因占比最高,PF07独特基因参与无机离子转运代谢居多.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注释表明,2株荧光假单胞菌基因组中糖苷转移酶与糖苷水解酶基因均占比最高,还鉴定得到大量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底物的酶和相关蛋白基因,特别有碱性金属蛋白酶AprA、多胺ABC转运蛋白渗透酶PotC、精氨酸与鸟氨酸脱羧酶等多种降解蛋白酶.另外,2株致腐菌分布有rpoS、rpoN和rpoD多种σ因子.2株鱼源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强的致腐性,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荧光假单胞菌分布多种编码蛋白酶和腐胺形成的氨基酸代谢基因、分解糖原和脂肪的基因及环境适应调控因子.本研究从基因水平初步揭示了荧光假单胞菌强分解蛋白质等多种底物的分子基础,有助于深入探究该菌的代谢特征和致腐机制.

  • 相关文献

[1]大黄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表型. 葛阳杨,朱军莉,刘丽,任奕婧. 2017

[2]顺反式肉桂醛对肉源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的抑制作用. 顾春涛,王雅莹,朱军莉,胡婧. 2020

[3]0℃冷藏下三文鱼片菌相变化规律及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李婷婷,丁婷,邹朝阳,周凯,仪淑敏. 2015

[4]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 严羽萍,刘丽,朱军莉,陆海霞,励建荣. 2019

[5]rpoS基因缺失突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胁迫耐受性、群体感应及腐败活性的影响. 沈碧妙,吴淘栩,朱俊杰,徐琳娜,刘小香,朱军莉. 2018

[6]氯化钙对食品致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樊洁敏,唐蓉,王雅莹,朱军莉,陆海霞. 2019

[7]一株分离自鸡肉样品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性研究. 常江,罗怡,唐标,张玲,戴贤君,裘罕琦,杨华,夏效东. 2019

[8]杨梅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初报. 戚行江,任海英,梁森苗,郑锡良,吴阳春. 2015

[9]一株稻黄单胞菌ZX002的基因组完成图及分析. 伍诗路,沈颖,陆剑飞,王成雨,杨勇,陈剑平. 2023

[10]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09

[11]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在温州的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王月英,郭秀珠,曾爱平,陈中林. 2007

[12]南瓜对重金属As,Pb,Cd,Hg的吸收及其积累规律. 阮美颖,徐明飞,张永志,王钢军,俞林火,郑纪慈. 2008

[13]不同栽培基质下水生植物的适应性. 丁华侨,李芳,陈甜甜,常乐,吴铁明. 2008

[14]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生态适应性.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邱新棉,吕仲贤. 2010

[15]温州地区北美冬青栽培适应性观察. 姚丽娟,周秀兰,杨燕萍,周庄. 2016

[16]永嘉早香柚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秋夏,徐文荣,钱锋,郑坚. 2006

[17]6种野牡丹科植物在杭州地区的引种栽培与观赏性. 葛亚英,朱强,田丹青,潘晓韵,周媛,潘刚敏. 2019

[18]不同播种期瓠瓜浙蒲9号的品种特性表现. 楼旭平,徐一平,李鲁峰,鲁忠富,汪颖,李国景,吴晓花. 2019

[19]11个普通玉米品种在浙中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陈晓龙,朱正梅. 2021

[20]春优284在河南稻区适应性抗病性试验. 徐九文,余守武,薛庆锋,阮颖龙,牛远,李少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