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海荣 1 ; 吕波 1 ; 罗利军 1 ; 顾晓君 1 ; 王加红 1 ; 堵苑苑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
2.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保护;莴苣;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24 期
页码: 276-2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此文详细地论述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 相关文献
[1]辣(甜)椒DUS测试技术和方法初探. 陈海荣,吕波,王加红,韦祝山,陈大虎,葛国军,顾晓君. 2005
[2]水稻新品种测试中性状差异显著性判定的分析. 陈海荣,顾晓君. 2003
[3]草莓属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修订. 黄志城,徐岩,顾晓君,陈海荣,李寿国,褚云霞,顾可飞. 2013
[4]观赏植物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褚云霞,陈海荣,邓姗,李寿国,黄志城. 2018
[5]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一)——辣椒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陈海荣,黄志城,顾晓君,杨坤,莫青,褚云霞,唐浩,李寿国,张新明. 2012
[6]茄子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沈奇,王显生,王艳平,黄志城,吴燕. 2016
[7]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三)——黄瓜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陈海荣,黄志城,张新明,杨坤,唐浩,莫青,杨华,李荧,诸云霞. 2013
[8]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二)——番茄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陈海荣,黄志城,张新明,杨坤,唐浩,高建昌,李荧,杨华,褚云霞. 2013
[9]莴苣属蔬菜资源SRAP标记PCR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刘丽娟,刘灶长,陈海荣,罗利军. 2008
[10]应用组织培养诱导白菜和莴苣四倍体. 张建军,殷丽青,范昆华,陈全庆,张智奇,钟维瑾. 1997
[11]叶用莴苣新品种'浩农1号'. 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鸿艳,龙萍,罗利军,魏仕伟. 2022
[12]蛭石和激素引发对打破莴苣种子高温休眠影响的研究. 刘彦文,李明,姚东伟. 2010
[13]热胁迫下莴苣资源的多酚含量和耐热性呈正相关. 杨晓,火国涛,贺淑萍,葛国军,杜莉,杨涛,马天,韩颖颖,魏仕伟. 2024
[14]引发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减轻其高温休眠的影响. 刘彦文,李明,姚东伟. 2010
[15]上海莴苣越冬栽培技术. 张靖立,张余,黄静艳,李寿国,陈海荣. 2024
[16]植物新品种保护与都市型现代农业育种科技进步. 顾晓君,陈海荣. 2002
[17]鸡蛋溶菌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李红,刘成倩,严华祥,孙凤萍,高骏,姚惠娟,易建中. 2021
[18]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徐珍,章炉军,尚晓冬,刘建雨,张丹,杨慧,于海龙,张美彦,王瑞娟. 2019
[19]西瓜新品种‘抗病948’和‘申抗988’杂交种纯度及其遗传特异性的SSR标记鉴定. 李超汉,刘莉,刘翔,朱丽华,宋荣浩. 2015
[20]基于SSR标记的5个西瓜新品种纯度鉴定及特异性分析的研究. 李超汉,刘莉,刘翔,朱丽华,宋荣浩,杨红娟,顾卫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黄瓜果实在不同播种时期下DUS测试性状的差异
作者:章毅颖;任丽;陈海荣;褚云霞;赵洪;张余;邓姗
关键词:黄瓜;播种时期;果实性状;DUS测试
-
施氮量对旱直播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剑锋;毕庆宇;魏源;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侯丹平
关键词: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氮肥;产量;品质
-
上海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国军;卫海滨;杨华;李天菲;林田;龙渡;刘鸿艳;冯芳君;石群芳;牛婷婷;周丽;王飞;陈亮;罗利军;龙萍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共享服务;信息管理
-
芫荽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作者:赵洪;李寿国;邓姗;章毅颖;张余;张靖立;黄静艳;褚云霞;陈海荣;任丽
关键词:指南;性状;芫荽;测试
-
上海莴苣越冬栽培技术
作者:张靖立;张余;黄静艳;李寿国;陈海荣
关键词:莴苣;冬季;大棚;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
辣椒CaERF70的表达特征和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
作者:张余;金明伟;任丽;章毅颖;赵洪;刘昆;邓姗;褚云霞;李寿国;张靖立;黄静艳;陈海荣
关键词:辣椒;基因克隆;转录活性;原核表达;非生物胁迫
-
不同灌溉量处理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作者:李俊材;侯丹平;付延峰;刘世琨;毕庆宇;谭金松;余婷;翟壮;邹国燕;杨桂蓉;毕俊国;罗利军
关键词:灌溉量;节水抗旱稻;产量;伤流液速率;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