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小粉 1 ; 杜章留 2 ; 肖小平 3 ; 杨光立 3 ; 任图生 4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3.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长期施肥;团聚体分布;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固碳;碳饱和;红壤性水稻土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10 期
页码: 1129-1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作物残留和投入有机物料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固碳特征及其与团聚体形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和不同粒级团聚体对累积碳投入的响应。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秸秆化肥混施(RS)、低量粪肥配施化肥(M1)和高量粪肥配施化肥(M2)5个处理。2009年采集0~10 cm土壤样品,测定总土以及大团聚体(LM,>2 mm)、较大团聚体(SM,0.25~2 mm)、微团聚体(MA,0.25~0.053 mm)和黏粉粒(S&C,<0.053 mm)的质量比例及其SOC浓度,并分析闭蓄于SM内部的颗粒有机物(POM)、微团聚体(MA-SM)和黏粉粒(S&C-SM)的质量含量和SOC浓度。结果表明,与CK和CF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RS、M1和M2)均显著提高了LM和SM的质量比例和平均当量直径(MWD),降低了S&C质量含量;两个粪肥配施化肥处理(M1和M2)的效果优于秸秆化肥混施(RS),但是M1和M2间差异不显著;单施化肥则降低了稳定性团聚体的比例。团聚体的SOC浓度没有随粒级增大而增加,各处理均为LM和SM结合的SOC浓度最高,其次为S&C,最小为MA。与CK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的SOC浓度。总土SOC的增加主要取决于SM的SOC含量,而MA-SM组分决定了SM固持SOC的能力。总土、LM和SM的SOC含量以及从SM分离出的POM、MA-SM和S&C-SM的SOC含量均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总土分离出的MA和S&C的SOC含量对累积碳投入量反应不敏感,表现出碳饱和迹象。因此,尽管长期大量施用有机物料促进了红壤性水稻土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其SOC的固持,但有机质可能不是该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最主要黏结剂。
- 相关文献
[1]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2]生物炭基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影响分析. 廖珠珠,郑梅迎,姚峰,李凌云,张松杰,彭智良,李先锋,任天宝. 2024
[3]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继明,黄庆海,袁天佑,曹金华,余喜初. 2011
[4]长期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植烟效应研究. 张翔,范艺宽,宝德俊,毛家伟,马京民,桂言伟. 2009
[5]长期施肥下潮土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氮素投入水平关系. 张水清,林杉,郭斗斗,宋晓,张珂珂,黄绍敏. 2017
[6]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张水清,黄绍敏,李慧,娄翼来,钱小平,三岛慎一郎,聂胜委,郭斗斗. 2014
[7]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小麦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 高静,张淑香,徐明岗,黄绍敏,杨学云. 2009
[8]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水稻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林杉,陈涛,赵劲松,向荣彪,胡荣桂,张水清,王米兰,吕昭琪. 2014
[9]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孙克刚,张学斌,吴政卿,龚惠英,汪立刚. 2001
[1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铜、锌、镉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王美,李书田,马义兵,黄绍敏,王伯仁,朱平. 2014
[11]黄土区土壤长期施肥对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张付申. 1996
[12]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 李忠芳,张水清,李慧,孙楠,逄焕成,娄翼来,徐明岗. 2015
[13]灰漠土小麦-玉米-棉花轮作体系钾平衡与钾肥利用率. 王西和,吕金岭,刘骅. 2016
[14]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2010
[15]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苗惠田,吕家珑,张文菊,徐明岗,黄绍敏,张水清. 2015
[16]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小麦氮素吸收及氨挥发的影响. 张水清,张博,岳克,林杉,郭斗斗,郭腾飞,黄绍敏. 2022
[17]长期施肥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矿化特性. 武红亮,于维水,朱平,张水清,赵雅雯,刘婧,王士超,孟繁华,卢昌艾. 2015
[18]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吕艳超,申华平,周世伟,王小利,张水清,邸佳颖,黄绍敏. 2017
[19]长期施肥下潮土速效钾含量与钾素投入水平关系. 张水清,杨莉,黄绍敏,娄翼来,聂胜委,郭斗斗,三島慎一郎. 2014
[2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王美,李书田,马义兵,黄绍敏,王伯仁.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化肥减施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小粉;刘春增;贾萌萌;潘兹亮
关键词:紫云英;化肥减施;持水能力;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性;土壤养分;水稻产量
-
绿肥根茬还田和化肥用量对土壤团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小粉;王清涛;白双宇;卢彦琦;刘春增;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根茬还田;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有机碳;全氮
-
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小粉;贺小思;易柏宁;刘春增;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还田;水稻产量;有机碳;物理分组
-
施用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持水供水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小粉;刘春增;潘兹亮;杜天晨
关键词:化肥;绿肥;土壤养分;土壤持水能力;土壤供水能力
-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关键词:套种绿肥;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
种植紫云英不还田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刘春增;刘小粉;王守刚;李本银;吕玉虎;潘兹亮;曹卫东
关键词:种植紫云英;化肥;农艺性状;水稻产量;经济效益
-
原状土与填装土水分特征曲线及孔隙分布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守刚;刘小粉;刘春增;李本银;薛毅芳
关键词:原状土;填装土;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