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氏鲟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伟华 1 ; 马波 1 ; 尹家胜 1 ; 杨建 2 ; 高雪 1 ; 徐伟 1 ; 张颖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及增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

2.浙江万里学院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

关键词: 施氏鲟;皮肤;组织观察;粘液细胞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7-11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和H E染色技术,观察了体质量50~100 g 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头部、下颌部、背部和腹部皮肤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施氏鲟各部位皮肤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表皮层主要由腺层和生发层组成,真皮层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下颌部表皮层和真皮层最厚,分别为57.70μm和214.38μm;头部最薄分别为29.26μm和126.38μm。不同部位表皮层的分泌细胞种类比较单一,均为球形的黏液细胞;棒状细胞为单层的长柱状细胞,整齐规则紧密地排列在基底层细胞之上。头部黏液细胞数量少于下颌、背部和腹部,但各部位黏液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其他鱼类。施氏鲟表皮层粘液细胞的数量多与其抗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调解皮肤渗透作用及保持身体润滑等作用有关。

  • 相关文献

[1]七彩神仙鱼卵母细胞的组织和超微结构观察. 英娜,王元,唐成婷,宋学峰,秦搏,吴艳庆,杨立国,朱建辉,房文红. 2022

[2]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王永翠,李加儿,区又君,苏慧. 2012

[3]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 2015

[4]太门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 张永泉,贾钟贺,刘奕,佟广香,尹家胜. 2011

[5]大菱鲆体表粘液细胞组化研究及高温胁迫对其类型和分布的影响. 黄智慧,马爱军. 2010

[6]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谢刚,李文雯,孟一耕,孙志景. 2012

[7]雌、雄团头鲂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李文雯,孟一耕,孙志景. 2012

[8]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乌鳢皮肤白化的分子机制. 李岩,周燕,雷骆,苏建,樊威,罗煜,李俊婷,高贺,周朝伟. 2022

[9]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结构特征及其与鱼体健康状况相关关系. 王淼,卢迈新,衣萌萌,曹建萌,高风英. 2017

[10]NaHCO3胁迫下杂交鲟皮肤的转录表达特征. 刘霞飞,杨合霖,王念民,吕伟华,徐伟,曹顶臣,张颖. 2023

[11]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BAI Hai-wen,白海文,ZHANG Ying,张颖,LI Xue. 2011

[12]施氏鲟和小体鲟卵黄蛋白的组成. 齐茜,张颖,孙大江. 2008

[13]人工养殖施氏鲟性别鉴定和卵巢不同发育期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与判别分析. 章龙珍,张涛,庄平,赵峰,冯广朋,宋超. 2012

[14]施氏鲟抗氧化中草药方剂的筛选. 王荻,刘红柏,廉超,罗添允. 2016

[15]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张颖,孙慧武,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 2012

[16]饲料卵磷脂对施氏鲟血清卵黄蛋白原、卵径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颖,孙慧武,徐伟,孙大江,曲秋芝,刘晓勇,张永旺. 2010

[17]施氏鲟胚胎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性激素含量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 席庆凯,张颖,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2015

[18]饲料脂肪源搭配对施氏鲟雌鱼繁殖性能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齐茜,刘晓勇,孙大江,徐翱,麦丽开. 2014

[19]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宋聃,张颖,吴文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7

[20]施氏鲟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 李雷,王念民,都煜,李娜,马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