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小黄鱼稚幼鱼耳石元素指纹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浩 1 ; 黎雨轩 1 ; 张翼 1 ; 张辉 1 ; 刘尊雷 1 ; 李圣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小黄鱼;稚幼鱼;元素指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海域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5 年 37 卷 04 期

页码: 302-3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Ca呈显著性差异外(P<0.05),Li∶Ca、Mg∶Ca、Mn∶Ca、Sr∶Ca、Na∶Ca和Ba∶Ca呈极显著差异(P<0.01)。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群体的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0.6%,其中吕四小黄鱼群体的判别成功率最高,为86.2%;温岭最低,为58.3%。黄海南部的吕四小黄鱼群体可以与东海几个群体区分开来,而东海的几个小黄鱼群体难以有效区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LA-ICP-MS的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能够对不同的鱼类群体进行识别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水温和饵料对宝石鲈稚、幼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赵建,陈昆慈,朱新平,谢刚,郑光明. 2011

[2]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熊瑛,刘洪波,汤建华,仲霞铭,刘培廷. 2015

[3]基于多元素分析的大麻哈鱼地理种群判别研究. 白淑艳,覃东立,汤施展,陈中祥,高磊,吴松,郝其睿,杜宁宁,王鹏. 2021

[4]海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价. 韩彬,林法祥,丁宇,陈发荣,高伟,李倩,郑立. 2019

[5]渤海湾近海栖息地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壮壮,王琳,杨文波,曹坤,李继龙. 2015

[6]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徐姗楠,林华剑,龚玉艳,李纯厚,陈作志. 2015

[7]黄海中南部小黄鱼当年幼鱼生长特征的研究. 张国政,李显森,朱建成,戴芳群,金显仕. 2010

[8]海州湾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食物竞争. 郭斌,张波,戴芳群,金显仕. 2011

[9]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探讨体长-体重关系中的幂指数对小黄鱼产卵期的指示作用. 刘勇,程家骅,陆健健. 2011

[10]桁拖网渔具刚性栅栏对鱼类的分隔效率研究. 张健,张鹏,孙满昌,彭永章. 2009

[11]黄海南部小黄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 张国政,李显森,金显仕,朱建成,戴芳群. 2010

[12]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张国政,李显森,金显仕,朱建成,戴芳群. 2010

[13]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春季主要鱼类的食性特征. 纪炜炜,姜亚洲,阮雯,陈雪忠,张明亮,李圣法. 2013

[14]小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和肥满度的年际变化. 李忠炉,金显仕,单秀娟,戴芳群. 2011

[15]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 魏秀锦,张波,单秀娟,金显仕,任一平. 2018

[16]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柳淑芳,吴仁协,朱玲,庄志猛. 2010

[17]长江口近岸水域小黄鱼仔稚鱼时空分布和生长特征. 李建生,凌建忠,胡芬. 2018

[18]耳石形态在长江口小黄鱼生活史研究及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方聪,郭治明,线薇微,陈明茹,杨圣云. 2018

[19]网囊周长对单桩张网渔具选择性的影响. 张健,石建高,彭永章,陈小康. 2011

[20]单桩张网菱形、方形网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张健,张鹏,石建高,陈小康.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