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福建省水稻生产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江敏 1 ; 金之庆 2 ; 杨慧 3 ; 朱朝枝 1 ; 林文雄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区域气候模式;气候变化;CO2肥效;水稻生产;产量模拟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625-6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划分了3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7个样点及9个代表性品种,采用2006—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区试产量资料对作物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调试;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B方案,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作物模型(CERES-Rice)耦合,采用雨养与灌溉两种方式,并综合考虑未来CO2浓度增加带来的直接增益效应,模拟了未来2020s及2040s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雨养方式还是灌溉方式,未来全省各稻区水稻生育期在两种情景下都将缩短,单季稻生育期天数减少幅度最大,2040s情景下达到20 d以上。未来双季稻种植区早稻与单季稻均表现为减产。2020s情景下闽东南稻区早稻减产率达到12.4%(雨养)和11.3%(灌溉);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减产程度略小。单季稻区雨养水稻7.1%及灌溉水稻2.1%的减产主要来自中熟品种的负贡献。2040s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与此相反,未来两种情景下双季稻区后季稻均表现为增产,但产量波动性较大。2020s情景下闽西北双季稻区灌溉后季稻产量增产达到21.0%,增产幅度大于闽东南地区的10.6%;雨养方式下后季稻增产幅度略小。2040s各稻区后季稻增产幅度将减小。未来水稻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条件将变得不如目前湿润,与之相关各稻区灌溉需要量均有所增加。总之,由于大气CO2肥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后季稻产量,全省水稻总产近期将有所增加,雨养与灌溉方式下分别增长0.4%及1.7%,但变化趋势是随着未来温度的增加总产将减少,负贡献主要来自于单季稻和早稻。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基于自适应调整的水稻生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林文雄. 2012

[2]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高亮之. 2002

[3]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 2009

[4]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葛道阔,金之庆. 2009

[5]A2和B2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江敏,石春林,薛昌颖,金之庆. 2015

[6]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358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张忠军,易中懿. 2015

[7]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卫军. 2010

[8]阜宁县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谷诗文,孙星星. 2018

[9]越南杂交水稻品种及其生产. 顾根宝,郭军,郑尚杰,顾闽峰,祖艳侠,吴永成. 2002

[10]水稻生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化及拓展. 伍冠锁,季国军. 2012

[11]穗肥期沼液消解对稻田水体氮素的影响. 王子臣,梁永红,盛婧,管永祥,吴昊,陈留根,郑建初. 2015

[12]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王卉,李小艳,于红梅. 2024

[13]2012年里下河地区小麦减产气候影响浅析. 康建鹏,范文,张渊,高德荣,柏中绘. 2013

[14]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金之庆. 2006

[15]光温要素对水稻群体茎蘖增长动态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王萌萌,杨沈斌,江晓东,王应平,陈德,黄维,于庚康,石春林. 2016

[16]异常气候坚农业的影响. 李德新,周桂华. 2003

[17]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张蛟,崔士友,冯芝祥,王奎山,翟彩娇. 2018

[18]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之前瞻. 金之庆,方娟,葛道阔,郑喜莲,陈华. 1994

[19]CO_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陈超,金之庆,郑有飞,刘建栋. 2004

[20]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稻作制度的影响. 江敏,金之庆,杨慧,石春林,朱朝枝,林文雄.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