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双标图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珊珊 1 ; 张春原 1 ; 毛振武 1 ; 陈传永 1 ; 李哲 1 ; 李瑞媛 1 ; 邢锦丰 1 ; 王元东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区域试验;GGE双标图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74-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全面分析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以及各个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该区域试验产量和主要穗部性状表现构建GGE双标图,对18个品种(含对照)在10个试验点的产量、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京科976和京农科829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北京顺义试验点最接近理想环境,对产量、穗长、穗行数、千粒重等4个性状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力。

  • 相关文献

[1]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2]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鉴定双单倍体玉米测交组合. 段民孝,范弘伟,赵久然,王元东,邢锦丰,杨国航,张华生,王继东,张雪原. 2010

[3]玉米主产区实际单产与区域试验单产的相关性研究. 戴明宏,杨国航,王荣焕,陈国平,赵久然. 2010

[4]旱作播期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国航,王卫红,冯卫华,宋慧欣,张雪原,张春原. 2010

[5]中国328个玉米品种(组合)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凤格,田红丽,赵久然,王璐,易红梅,宋伟,高玉倩,杨国航. 2014

[6]玉米杂交组合的单株品比鉴定探讨. 滕海涛. 2009

[7]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侯淑敏,张风廷. 2019

[8]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许乃银,金石桥,晋芳,刘丽华,徐剑文,刘丰泽,任雪贞,孙全,许栩,庞斌双. 2024

[9]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吴秋红,陈娇娇,陈永兴,周升辉,傅琳. 2015

[10]利用永久F2群体定位小麦穗部性状相关的QTL. 刘阳娜,刘丽华,张风廷,张立平,苑少华,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 2021

[11]间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及综合效益评价. 方旭飞,王丽学,张钟莉莉,赵朔毅. 2018

[12]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 2012

[13]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传永,王荣焕,赵久然,徐田军,王元东,刘秀芝,刘春阁,裴志超,成广雷,陈国平. 2014

[1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 王荣焕,陈传永,徐田军,赵久然,吕天放,刘月娥,刘秀芝,刘春阁. 2018

[15]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效应分析. 陈传永,王元东,张春原,吴珊珊,毛振武,杨海涛,赵久然. 2020

[16]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2024

[17]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18]聚糠萘水剂对不同积温带玉米花后叶片氮同化的影响. 高娇,董志强,徐田军,陈传晓,焦浏,卢霖,董学瑞. 2014

[19]黄欧系玉米育种应用探索与分析. 王元东,赵久然,付修义,张华生,陈传永,吴珊珊,张春原,张雪原,陈明,陈绍江. 2020

[20]叶面喷施硒肥对玉米籽粒硒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楚文聪,蔡万涛,夏杜菲,王储.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