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菜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薯1号’的提纯复壮及茎尖产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君 1 ; 曹清河 1 ; 赵冬兰 1 ; 张安 1 ; 项彩云 1 ; 孙书军 1 ; 李昂 1 ; 李元元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薯;菜用;提纯复壮;茎尖产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3 年 26 卷 05 期

页码: 1779-1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菜用型甘薯提纯复壮及茎尖产量,本研究以菜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茎段快繁、移栽等相关技术及对茎尖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NAA 0.05 mg/L、6-BA 2.0 mg/L的MS培养基上,成苗率最高达48.3%;添加NAA 0.01 mg/L、6-BA 1.0 mg/L的MS培养基最适宜茎段快繁,其株高增高量可达9.2 cm/30d;经过炼苗的试管苗,再经25%多菌灵250倍液和IBA 5 mg/L水蘸根,移栽后叶面喷施壮苗灵1.5 g/L水处理,大田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83.6%;菜用甘薯脱毒苗,其茎尖产量较非脱毒苗增产可达11.2%,较国家菜用甘薯区试对照品种‘福薯7-6’产量高,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

  • 相关文献

[1]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戴习彬,周志林,赵冬兰,张安,袁蕊,赵凌霄,肖世卓,唐君,陆国权,曹清河. 2024

[2]强优恢复系盐恢559的应用及提纯复壮技术. 唐红生,姚立生,顾来顺,孙明法,严国红. 2002

[3]淮麦33优质高产强筋类小麦种子提纯保优生产应用. 孙瑞建,陈雷,顾正中,包立英. 2022

[4]‘徐薯25’与‘徐22-5’正反交后代薯块品质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王欣,张允刚,唐忠厚,唐维. 2012

[5]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NING Yun-wang,宁运旺. 2012

[6]甘薯抗病毒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李洪民,邢继英,马代夫,谢逸萍,李秀英. 2005

[7]甘薯高淀粉育种研究. 李洪民,马代夫,李秀英,谢逸萍,马飞. 2003

[8]甘薯F1代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马飞,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代夫,许士礼. 2005

[9]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刘庆昌,马代夫. 2005

[10]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育种材料的鉴定和利用. 李秀英,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李强,周忠. 2005

[11]甘薯茎尖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 唐君,赵冬兰,张允刚. 2005

[12]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谢逸平,李强. 2005

[13]甘薯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资源鉴定. 徐振,赵永强,孙厚俊,陈晓宇,谢逸萍. 2011

[14]钙镁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Ma Hong-bo,马洪波,Ning Yun-wang,宁运旺,Xu Xian-ju. 2014

[15]不同水分条件下甘薯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格局研究. 张辉,朱绿丹,宁运旺,张永春. 2014

[16]氮肥施用对甘薯源库关系建立、发展和平衡的影响. Ning Yun-wang,宁运旺. 2014

[17]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李秀英,李洪民,马代夫,谢逸萍,王毅,房伯平,李强. 2000

[18]DTOPSIS法在农作物品种稳定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初探. 曹荣祥,戎新祥,庞廷峰,童晓利,王庆南,赵何娟. 1999

[19]外引甘薯高淀粉亲本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 2001

[20]甘薯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及其综合评价初探. 钮福祥,华希新,郭小丁,邬景禹,李洪民,丁成伟.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