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贝类麻痹性毒素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美兰 1 ; 林燕棠 1 ; 贾晓平 1 ; 全桂英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麻痹性毒素;贝类;珠江口海域;大鹏湾;大亚湾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2 年 9 卷 03 期

页码: 283-2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1990~1999年对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3个海域14种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毒素(PSP)的毒性水平检测并比较其季节性变化和种间差异。采用麻痹性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测定PSP毒性水平,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僧帽牡蛎轻微染毒(PSP),大鹏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不同程度染毒,大亚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和棕带仙女蛤具潜在染毒危险。

  • 相关文献

[1]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李嘉雯,江涛,吴锋,江天久. 2014

[2]我国海产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及其来源. 林燕棠,贾晓平,杨美兰,全桂英. 2001

[3]广东沿海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与评价. 杨美兰,林燕棠,全桂英. 1999

[4]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昆明小鼠测定法若干问题探讨. 林燕棠,贾晓平,杨美兰,全桂英. 2001

[5]一株溶藻细菌对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效应. 史荣君,黄洪辉,齐占会,胡维安,田梓杨,戴明. 2012

[6]大鹏湾深水网箱养殖区的污损生物研究. 张汉华,梁超愉,吴进锋,郭根喜,张湛才,贾晓平. 2003

[7]海洋细菌N3对几种赤潮藻的溶藻效应. 史荣君,黄洪辉,齐占会,胡维安,田梓杨,戴明. 2013

[8]深圳大鹏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环芳烃残留及其风险评价. 孙闰霞,柯常亮,谷阳光,卢腾腾,杜飞雁,马胜伟,林钦. 2013

[9]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0]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11]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12]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14]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 WANG Cong,林军,CHEN Pimao,章守宇. 2008

[15]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16]大亚湾鱼卵数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特征. 林昭进,王雪辉,江艳娥. 2010

[17]大亚湾初级生产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杜飞雁,林琳,王昊. 2009

[18]夏季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徐姗楠,郭建忠,范江涛,许友伟,李纯厚. 2020

[19]基于L-THIA模型与3S技术的大亚湾陆域非点源总氮污染研究. 蒋婧媛,徐姗楠,黄洪辉,刘华雪. 2019

[20]大亚湾鱼类资源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郭建忠,陈作志,许友伟,徐姗楠,李纯厚.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