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夏大豆褐斑粒率与病毒病病害程度及大豆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新 1 ; 朱成松 1 ; 顾和平 1 ; 祝其昌 1 ; 薛万军 2 ; 封红旗 2 ; 陈叙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

2.江苏省盐城市北龙港农技站

关键词: 大豆;褐斑粒率;病毒病;江苏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00 年 04 期

页码: 22-25

摘要: 用抗性不同 (抗、高抗、中抗和不抗 )的 16个大豆品种 ,组成 17个杂交组合 ,以其杂种二代为材料 ,研究其褐斑粒率与病毒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及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豆花叶病毒是籽粒发生褐斑的前提 ,在大多数情况下 ,褐斑率大小与病害程度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 ,在组合内 ,褐斑率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褐斑率高的品种 ,脐色一般较深。生育期越长 ,褐斑率越大。在育种中选择低褐斑率品种作亲本时 ,相关性状也应予考虑。

  • 相关文献

[1]2000年江苏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简报. 周益军,程兆榜,范永坚,张文荟,陈毓苓,陆凡,陈志谊,严大富,花家禄,陈以仁,傅华欣,朱龙粉,张国林,姜春义. 2001

[2]江苏省花卉技术发展研究. 李惠芬,周军,叶晓青. 2001

[3]江苏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周益军,程兆榜,范永坚,王朝辉,张文荟,吴淑华. 2001

[4]江苏规模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郑建初,卞新民,刘华周,张卫建,陈留根,朱普平,盛婧. 2006

[5]提高江苏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与对策探讨. 马康贫,姚於康. 2002

[6]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周加春,李红阳,李慈厚,顾慧玲. 2010

[7]江苏省早毛豆200―2001年中间试验总结. 顾和平,蒋小平. 2002

[8]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9]江苏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 吴昊,梁永红,管永祥,王子臣. 2014

[10]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11]江苏东南沿海旱作区山药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及集约高效种植模式. 杨美英. 2016

[12]江苏蝴蝶资源调查(待续). 胡春林,潘以楼. 2009

[13]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品质性状育种分析. 赵文明,孔令杰,陈艳萍,管晓春,陆大雷,袁建华. 2016

[14]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省农业生产实践的分析. 吴华蕾,温小林. 2016

[15]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 孙洪武,齐博,常有宏. 2009

[16]江苏淮北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刘树法. 2007

[17]江苏水稻主导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 李刚,王健,曹奎荣,李军,孙祥良,程保山,罗伯祥,杨子博,徐卫军,唐久友,储成才,袁彩勇. 2017

[18]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省农业生产实践的分析. 吴华蕾,温小林. 2016

[19]实施草莓绿色品牌,提高草莓市场竞争力. 吉沐祥,李国平,庄义庆,糜林,杨敬辉,吴祥,王莉莉. 2012

[20]4个草莓品种在江苏句容大棚栽培比较试验. 糜林,陈秀娟,李金凤,章镇,渠慎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