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建伟 1 ; 杨春莲 1 ; 余泽云 2 ; 余亚军 1 ; 林登智 1 ; 张永光 3 ; 元超 4 ; 余磊 1 ;
作者机构: 1.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都市特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宜宾市叙州区横江中学校
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塔宾曲霉;系统发育分析;产孢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8151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5 期
页码: 29-39
摘要: [目的]柬埔寨龙血树为我国各省市广泛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近年来普遍发生叶部病害影响其观赏价值。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发现一种叶部初期褪绿逐渐变为灰褐色凹陷最后暗褐色枯死的褐斑病。为了确定其病原菌种类和发病条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培养条件测试。[方法]采用在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采集的12份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病叶,开展了组织分离、致病性测试、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与培养条件测试。[结果]从12份病叶分离到15株真菌,菌落中央产生黑色孢子,边缘白色,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8~45μm,分生孢子球形暗褐色,直径2~5μm,代表性菌株LZB-6、LZB-12经CaM或β-tubulin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塔宾曲霉;刺伤法接种14 d的龙血树叶片均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并能分离到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原分离菌株一致的真菌,完成科赫法则验证确定为病原菌。培养条件测试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4℃,最适宜温度为28℃,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偏爱碱性环境,pH为7~10时,随着pH值升高生长速率仍在增加,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明胶,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产孢适宜温度为28~40℃,最适宜温度为32℃,光照抑制产孢,适宜产孢pH值为6~8,最适宜pH值为8,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明胶,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结论]导致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菌均为塔宾曲霉,除了光照和氮源之外,温度、pH值、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均不同,22~34℃时病原菌能较好的生长与产孢,应加强对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的防控。
- 相关文献
[1]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崔昌华,冯慧丽,李锐,郑服丛. 2006
[2]剑麻斑马纹病菌生长和产孢方法的研究. 赵艳龙,周文钊,张燕梅,何衍彪,常金梅,李国平. 2012
[3]响应面法优化绿色木霉H06产孢发酵培养基. 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王伟伟,黄俊生. 2014
[4]响应面法优化绿色木霉H06产孢培养条件. 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杨腊英,王国芬,黄俊生. 2014
[5]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室内产孢条件的优化. 时涛,蔡吉苗,李超萍,林春花,刘先宝,黄贵修. 2010
[6]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pd1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王飞燕,郭立佳,杨腊英,汪军,王国芬,黄俊生. 2015
[7]奇异根串珠霉菌Ceratocystis paradoxa不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余凤玉,唐庆华,朱辉,宋薇薇,牛晓庆,杨德洁. 2021
[8]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杨春莲,杨丽芬,郭建伟,施竹凤,余泽云,吴莲张,杨毅,元超. 2024
[9]不同种质食用木薯的田间病害及对细菌性萎蔫病的抗性. 徐春华,李超萍,欧文军,冯岗,时涛. 2022
[10]利用非近交亲本间杂交F_1群体对木薯褐斑病田间抗性的QTL分析. 王萍,李杰,付瑜华,王惠君,李开绵,王文泉. 2007
[11]中国木薯褐斑病发病规律调查及田间防治药效试验. 时涛,李超萍,蔡吉苗,王国芬,陆翠梅,韩全辉,黄贵修. 2019
[12]艾纳香脱氢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白琳,官玲亮,查英,于福来,王凯,谢小丽,庞玉新,陈松笔. 2020
[13]大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14]槟榔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宋薇薇,牛晓庆,余凤玉,朱辉,唐庆华,覃伟权. 2017
[15]基于转录组信息的艾纳香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BbGPP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官玲亮,夏奇峰,石小兵,蓝惠萍,陈振夏,赵致,庞玉新. 2016
[16]莺歌海盐场30%盐度晒盐池底泥中可培养芽胞杆菌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周秋平,黄惠琴,崔莹,刘敏,孙前光,鲍时翔. 2014
[17]尖峰岭热带雨林土壤中可培养芽胞杆菌多样性分析. 周秋平,黄惠琴,崔莹,刘敏,孙前光,鲍时翔. 2015
[18]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反硝化性能研究. 胡朝松,李春强,刘志昕,于晓玲,孙建波,彭明. 2009
[19]海南岛胡椒地穿刺巴斯德芽菌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肖珺,邹潇潇,黄惠琴,孙前光,刘敏,鲍时翔. 2014
[20]9种热区植物白粉病菌的rDNA-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刘先宝,高宏华,蔡吉苗,张新春,林春花,黄贵修.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怒江草果健康种苗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杨晓宇;吴莲张;杨毅;友胜军;廖方平;元超
关键词:草果;林下种植;规范化;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
基于植物性状和挥发性成分的罗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张亚娇;于福来;元超;陈晓鹭;谢小丽;王凯;黄梅;陈振夏;官玲亮;陈松笔
关键词:罗勒;植物学性状;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怒江草果木毒蛾防控技术
作者:吴莲张;廖方平;黄梅;宋启道;廖良坤;元超
关键词:怒江;草果;木毒蛾;技术规程
-
怒江草果主要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展望
作者:吴莲张;张映萍;元超;黄梅;廖方平;高鹏慧;谢金杨;杨毅
关键词:草果;虫害;绿色防控;怒江
-
草果假茎黑斑病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杨春莲;杨丽芬;郭建伟;施竹凤;余泽云;吴莲张;杨毅;元超
关键词:小孢拟盘多毛孢;假茎黑斑病;草果;产孢;咪鲜胺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艾纳香药材质量评价
作者:胡璇;王鸿发;于福来;元超;黄梅;张影波;陈振夏;王丹;庞玉新
关键词:艾纳香;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成分含量测定;质量评价;3,3’5,7-四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圣草酚;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艾纳香素;sakuranrtin
-
艾纳香内生真菌抗细菌和炭疽菌的活性研究
作者:元超;舒雪纯;张影波;王凯;谢小丽;徐子琪;袁媛
关键词:艾纳香;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抗炭疽菌活性;微生物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