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苏前富 1 ; 韩成伟 1 ; 王巍巍 1 ; 李红 1 ; 宋淑云 1 ; 张伟 1 ; 刘影 1 ; 晋齐鸣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春玉米;病害;玉米螟;抗性评价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121-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东华北春玉米区24份玉米主栽品种进行玉米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鉴定。高抗和抗大斑病品种11份,占参试品种的45.83%;高抗和抗灰斑病品种11份,占参试品种的45.83%;高抗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品种16份,占参试品种的66.67%;高抗和抗丝黑穗病品种10份,占参试品种的41.67%;高抗和抗茎腐病品种18份,占参试品种的75.0%;高抗和抗玉米螟品种6份,占参试品种的25.0%。综合抗性评价筛选出广谱抗性品种9份,占所有参试品种的37.5%。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李红,武海锋,晋齐鸣,张伟,宋淑云,苏前富,刘影,王立新,隋晶,赵振伟. 2010

[2]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3]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对玉米螟监测的比较研究. 孙嵬,程志加,杨微,周佳春,高月波. 2017

[4]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应用. 徐文静,隋丽,高鹏,张荣宝,王曌,张正坤,李启云. 2020

[5]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张国红,丁岩. 2007

[6]白僵菌在田间自然环境中对玉米螟持续防效的初步研究. 张强,朱晓敏,骆家玉,高悦,赫思聪,田志来. 2019

[7]玉米杂交种(组合)和自交系对三病一虫多抗、兼抗性鉴定评价简报. 姜晶春,窦永红. 1999

[8]关于加速玉米螟生物防治产业化的初步设想. 刘洪涛,卢宗志. 2002

[9]吉林省应用的玉米品种玉米螟抗性分析及对策. 刘向辉,才卓,徐国良,李淑华,董亚琳,代玉仙. 2005

[10]玉米螟白僵菌高致病性菌株筛选. 田志来,孙光芝,赵艳华,王秋影,谭云峰. 2010

[11]中矮秆杂交高粱栽培技术. 才卓. 1999

[12]防治玉米螟高效球孢白僵菌新菌株筛选. 徐文静,尹唯凰,张正坤,杨敏芝,王义生,李启云,梅书泉. 2011

[13]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吉林省玉米螟的药效试验与安全性. 王义生,刘煜财,王喜军,陈佳星,于万富,王广祥,逯忠斌. 2014

[14]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沙洪林,迟畅,王聪,何智勇. 2014

[15]玉米螟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紫外线诱变选育. 田志来,孙光芝,温嘉伟,闫守荣,赵艳芹,谭云峰. 2011

[16]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螟效果的主要因素. 田志来,谭云峰,孙光芝,阮长春,毛刚,赵宇,王义山,鲁新. 2008

[17]吉林省玉米螟防治技术有关问题的探讨. 祁秀平,迟畅,沙洪林. 2015

[18]诱虫灯防治玉米螟. 杨桂华,李建平,张荣,王蕴生. 1997

[19]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吴畏,迟畅,沙洪林,谭国波. 2014

[20]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螟发生及赤眼蜂寄生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丁岩,刘宏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