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上海地区番茄病毒病毒原种类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丁辛顺 1 ; 朱亚英 1 ; 徐悌惟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6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摘要: 近年来番茄病毒病在上海地区发生相当普遍,而且为害十分严重。1981年由于病毒病的为害,上海地区露地春番茄的平均亩产下降至1500-2000公斤,比正常年份减少50%左右,而且病果率很高。 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种植物病毒能够侵染番茄[1]。国内一些研究报告[2][3]则认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两者的混合侵染(TMV+CMV)是国内为害番茄的主要病毒种类。 为了明确上海地区为害番茄的病毒种类,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我们从1981年起对上海地区露地春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系统大田调查,同时采集和鉴定了423份的病害标样。本大着重报道病毒毒原鉴定的初步结果。 材料与方法 1.病样采集本市郊区露地春番茄栽培面积大、品种多。为了尽量避免由于采样所造成的人为误差,我们在大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了表现花叶、截叶、卷缩他叶、条斑坏死等不同症状的病害标样。二年中,1981年采集T218份标样,fig82年.采集了97份标样,1983年采集了108份标样。每次采回的病害标样均立即存人一4℃以下的冰箱内保存,供进一步鉴定用。 2.指示植物种类及接种方法本试验采用的指示植物主要有: 。L’叶烟(Nicotiana glutlnosa)、普通烟(Nicotianatabacum品种:黄苗榆烟)、普通烟(Nk。h。n。bbcUm品种:大黄金烟)、 NScollana1abacumCv·Xanthi-nc、觅色菲(Chenopodlumama一rantlcolor)、千日红(Gomphrena Jo-hosa)、蚕豆(Vi。la faba品种:青海二号)、番茄(Lycop,rslcon e。culestuS品种:北京早红或手纷二号) 接种时将冷藏病样取出放入研钵内,加适量的PH7.0,0.05M磷酸缓冲液研碎。再加少量600目金刚砂。然后用研棒蘸取病汁液分别摩擦接种到上述几种指示植物叶片上。接种后,将指示植物放置在25~30℃的防虫温室内,连续观察并记载35天以上。 本试验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均预先经过160 t干热消毒 2小时。土场经122℃蒸汽消毒2.5小时。 3.牧区抗性测定将经过连续三次单斑纯化,并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分离物分别接种到大黄金烟和心Ill·烟上进行繁殖。然后按常规测定法[4]在心叶烟、览色费或蚕豆上分别测定各分离物的钝化温度、稀释终点和体外_保毒期。““ 4.电钻观条一根据指示植物鉴定的初步结果,分别挑选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代表分离物,采用蘸取法,并以磷钨酸或醋酸双氧铀负染置电镜中观察其病毒质粒形态和大小。 5.1清检测本试验采用寄主病叶的榨取液作为员需的粗提抗原,然后在25t条件下,用小试管沉淀法或琼脂糖凝胶双扩散法,测定各分离物与TMV和CMV抗血清之间的血清学关系。 ”试验结果。 _’ 1.根据各种指示植物接种后所表现的症状类型,我们将三年内已鉴定的423份标样初步划分成四种类型(详见表1)。 指示植物鉴定结果还表明1981—1983年上海郊区为害露地春番茄的病毒种类以 1类分离物为主。11类分离物其次。(见表2) 2、物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I类分离物的钝化温度为90~9..5℃、稀释终点在10“’一10-’、体外保毒潮在25t下达二个月以上。11类分离物的钝化温度为sh—60℃、”稀释终点为IO-’~10-‘、体外保毒期在25t下不超过三天。 、。3.电镜观察结果发现,I类分离物病毒质粒呈杆状,长度约为283~300urn(照片1见封4:>。fi类分离物病毒质粒呈球形,直径约为30ntri(照片.2见封4)。 4.血清检测结果,在试管沉淀和琼脂糖凝胶双扩散试验中。I类分离物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农牧渔业部植检所提供的两种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反应(照片3见封4),而11类分离物则与该两单位提供的两种CMV抗血清产生的沉淀反应(照片4见封4)。 小结与讨论 根据指示植物、物理抗性、电镜和血清鉴定的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报道[’)证明,上海郊区1981一1983年为害露地春番茄的病毒种类主要是TMV,其次是CMV以及两者的混合侵染型。但是在不同的年份间TMVF]CMV的发生频率相差很大。 据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分析,这些差异,尤其址CMV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当年田间露地春番茄病毒病的发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如1981年田间调查,露地春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十分严重。田间平均发病率达80%左右,许多重病田块的发病率高达100%。因此,大多数四块番茄在6月中旬前已完全衰老。经鉴定当年的C)/[V侵染率部过TA’IV,达31.3%。相反,1982年上海郊区露地春番茄病毒为害较轻,番茄普遍生技良好,结果CMV的侵染率也随之下降到18.2%。1983年大田病害发生程度比1982年略有加重,因此该年CMV的侵染率又再次上升。22%。 在病毒鉴定试验中,我们还注意到TMV和CM V对不同品种番茄的侵染性差异很大。如“强力米寿”番茄对TMV的侵染具有较好的抗性,但对CM VWI]很敏感。相反“北京早红 X满丝” F;番茄对TMV十分敏感,但对C MV却有一定的耐病性(见表3)。 此外,同一品种番茄在不同地区种植,也常因为受周围环境条件影响,而使病毒侵染的情况产生变化。 1983年我们曾用GCR系统的六个品种对六个TM V分离物进行了株系鉴定,发现这些TMV分离物均属PelhamF6)系统的O株系。上海地区番茄病毒病毒原种类研究初报@丁辛顺$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朱亚英$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徐悌惟$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1 .G .R .Dixon 1981 Vegetable Crop Diseases 2. 周桂珍等1984北京蔬菜 (3): 11-17 3.徐鹤林等1984中国蔬菜 (1) 44-48 4. D. Noordam 1973 Identification of plantViruses methods and experiments 5.Descriptions of Plant Viruses 6. Pelham J 1972 Ann.apple Biol (71): 219-228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