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海燕 1 ; 史红梅 1 ; 周福平 1 ; 杨彬 1 ; 李爱军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粱;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71-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穗粒重、千粒重、粗蛋白、脂肪的变异程度较为明显。株高、穗粒重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脂肪与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高粱品系可划分为三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供试高粱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为进一步改良高粱品种和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农艺及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于纪珍,王瑞,詹鹏杰,平俊爱,张福耀. 2017

[2]几个高粱新选育亲本配合力分析. 张俊珍,程庆军,田承华,高海燕,高鹏,郭睿. 2016

[3]120个高粱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周福平,张晓娟,张一中,柳青山. 2011

[4]不同生态条件对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 史红梅,张海燕,张桂香. 2010

[5]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白冬梅,王国桐,薛云云,田跃霞,权宝全. 2014

[6]糜子育成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杨清华,邱军,李海,杨天育,程炳文,赵敏,刘国庆,高小丽,冯佰利. 2017

[7]六个黄淮麦区优质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晚播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研究. 夏清,杨珍平,席晋飞,李娜,孙敏,高志强,任江萍,潘辛来. 2014

[8]黑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任文斌,谢三刚,宋昱,谢飒英,吴翠翠,李素娟. 2010

[9]国审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品质与抗病性分析. 朱玫,裴自友,温辉芹,程天灵,李雪,张立生. 2017

[10]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武计萍,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李国强,陈爱萍,孟兆萍. 2004

[11]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吕鑫,平俊爱,牛皓,王玉斌,楚建强,王瑞,樊芳芳,巨岚. 2023

[12]对一些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古晓红,骈跃斌,牛瑜琦,张丽娜,张红刚,梁增浩,韩斌,任永康. 2015

[13]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 吴欣明,郭璞,池惠武,方志红,石永红,王运琦,刘建宁,王赞,王学敏. 2018

[14]CIMMYT 14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杂交利用. 柴永峰,李秀绒,赵智勇,孙来虎,李永山,马国栋. 2013

[15]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柴永峰,李秀绒,赵智勇,孙来虎,李永山,景力武. 2013

[16]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李国强,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陈爱萍,张文云. 2005

[17]常用高粱品种(系)的模糊聚类分析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仪治本,梁小红. 1993

[18]山西省新征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萌,秦慧彬,王宇楠,穆志新. 2020

[19]粒用高粱耐盐种质资源鉴选与评价. 范娜,白文斌,彭之东,赵建武. 2018

[20]高粱种质材料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鉴定及聚类分析. 张一中,周福平,张晓娟,邵强,杨彬,柳青山.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