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1982—2012年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候静 1 ; 杜灵通 1 ; 刘可 1 ; 朱玉果 1 ; 胡悦 1 ; 杨新国 1 ; 张学俭 1 ;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物候;气候变化;荒漠草原过渡带;GIMMS NDVI 3g数据

期刊名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ISSN: 1673-1719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473-4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 3g数据,在提取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每年植被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1982—2012年物候期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8年之前,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期变化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在1998年之后,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生长季结束期整体提前,平均提前0.41 d/a;同时,除萨赫勒以外的各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普遍缩短,平均缩短0.88 d/a。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限制植被活动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生长季开始期的提前,而降水增加则会妨碍植被生长;在较低纬度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活动的关键因素,高温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导致植被生长季缩短。从植被物候期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性来看,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的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对蒸散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降水的响应不存在时滞差异。

  • 相关文献

[1]气候带北移及其对中国作物种植 制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延斌,肖国举,李永平. 2020

[2]气候变化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影响——以盐池县为例. 李振永,温学飞,武文渊,刘华,张青云,刘建宏. 2007

[3]干旱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田间抗旱性对比试验. 张俊丽,刘静. 2012

[4]适应气候变化规律 发展旱作避灾农业. 桂林国,王天宁. 2008

[5]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苜蓿切叶蜂的潜在地理分布. 朱猛蒙,段盼,王宪辉,侯丽,赵紫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