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武英鹏 1 ; 原宗英 1 ; 刘敏捷 1 ; 张治家 1 ; 侯玉 1 ; 唐翼锋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小麦白粉病;间作;混种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646-6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农业部太原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近免疫品种晋麦104号与感病品种晋麦86号进行了间作和混种防控白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感品种间作、混种可以降低感病品种晋麦86号对白粉病的严重度。与单作区相比,间作区感病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降低率分别为8.35%、24.69%、20.11%,其中倒二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抗、感品种间作对感病品种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4.14%、44.79%、32.97%。抗感品种按抗∶感比1∶1、2∶1、1∶2(m∶m)混种较单作感病品种(0∶1),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最终相对防效分别为30.25%~74.49%、41.96%~64.67%、36.39%~53.69%。其中倒二叶的相对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感混种比例2∶1较1∶2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

  • 相关文献

[1]硝酸稀土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作用. 武英鹏,张作刚,刘明宇,原宗英,侯玉. 2013

[2]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导入及AFLP分析. 刘润堂,白建荣,温琪汾,王纶,王星玉. 2003

[3]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Pm13和Pm21聚合体. 张增艳,陈孝,张超,辛志勇,陈新民. 2002

[4]2006年—2008年山西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监测. 武英鹏,原宗英,李颖,石保明. 2011

[5]簇毛麦抗白粉病新种质的选育. 刘润堂. 2011

[6]小麦抗白粉病种质的创新利用. 刘润堂. 2008

[7]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刘敏捷,原宗英,李霞,武英鹏,周建波. 2019

[8]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导入及AFLP标记. 刘润堂,白建荣,温琪汾. 2004

[9]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的研究. 刘润堂,白建荣,温琪汾. 2002

[10]山西省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监测研究. 武英鹏,原宗英,李艳芳. 2005

[11]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吕瑞洲,薛蔚荣,吴松松,岳茂林,权宝全. 2019

[12]晋北地区糯玉米间作花椰菜栽培技术.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杨志斌. 2020

[13]核桃林间作不同种植行的花生生长差异研究.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2019

[14]晋北区春油菜间作亚麻栽培技术研究. 田宏先,王瑞霞,施毅,李小玉. 2020

[1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模式不同行比配置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 卢成达,郭志利,李阳,孙迪,张丽娜. 2015

[16]不同施氮量对核桃林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 2019

[17]间作豆类作物对大樱桃生长和土壤特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牛宇,薄晓峰,秦作霞,蒙秋霞. 2019

[18]山西冷凉区玉米芸豆间作增产技术研究. 郑海宁,陈稳良,任鹏. 2018

[19]间作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曹晓宁,王君杰,刘思辰,陈凌,王海岗,乔治军. 2016

[20]黑麦草对梨园梨木虱种群数量影响初探. 王洁雯,郭黄萍,刘奇志,石旺鹏,郝国伟,刘志龙,周海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