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新 1 ; 王振华 1 ; 张前进 1 ; 魏昕 1 ; 孔凡杉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2.新安县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河南省;玉米;育种;品种;密度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0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2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审定品种及育种单位数量均明显增加,科研单位仍是育种主体,育种水平不断提高,高密度育种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育种目标更趋完善。同时针对河南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对策。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2010
[2]河南省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尹海庆,房志勇,王生轩,王越涛. 2006
[3]超级稻育种策略以及对河南超级稻育种的启示. 王付华,尹海庆. 2009
[4]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探讨. 赵献林. 2012
[5]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建议. 滑留帅,卢清侠,田云峰. 2023
[6]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崔党群,詹克慧. 2010
[7]河南省烤烟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李雪君,平文丽,李耀宇,李富欣,丁燕芳,孙计平,孙焕. 2015
[8]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Ⅰ.产量性状的改良. 唐中杰,李武,谢德意. 2010
[9]河南省小麦品种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张莉,任银玲,李国领,张龙龙,许宏云. 2011
[10]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发展目标与对策. 杨红旗,孙福海,汪秀峰,张玉乐. 2009
[11]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唐保军,刘华伟,李会勇. 2011
[12]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均衡增产技术探讨. 解宗方,粟嫣,常建国. 2011
[13]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王利锋,李会勇,唐保军,程泽强,王振华,铁双贵. 2009
[14]不同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范艺宽,毛家伟,叶红朝. 2013
[15]施氮量品种与密度互作对豫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毛家伟,徐敏,张翔,叶红朝,李国平,王闷灵,江凯,孙洪魁,孔德辉. 2014
[16]棉花新品种银山7号适密度及施氮量研究. 唐中杰,聂利红,谢德意. 2010
[17]河南、山东育成花生品种的亲本遗传贡献及相关育种策略探讨. 董文召,张新友,黄冰艳,张忠信,汤丰收,韩锁义,徐静,高伟. 2014
[18]我国烟草育种现状及思考. 李彦平,丁燕芳,孙焕,李雪君,朱景伟,段旺军,马浩波,郭芳阳. 2010
[19]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136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波,齐子杰,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8
[20]夏玉米不同密植群体抗倒性及机收指标探讨. 黄璐,乔江方,刘京宝,夏来坤,朱卫红,李川,周庆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基因分析及ZmPAL5的功能研究
作者:曹丽茹;叶飞宇;库丽霞;马晨晨;庞芸芸;梁小菡;张新;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苯丙氨酸解氨酶;ZmPAL5;抗旱性;生理生化
-
玉米shrunken2突变体中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韩小花;晋玉宽;周波;刘康;廖勇;范艳萍;田雯;王振华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近等基因系;shrunken2突变体
-
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bZIP15的克隆与抗旱功能分析
作者:曹丽茹;叶飞宇;庞芸芸;马晨晨;张新;王振华;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bZIP;非生物胁迫;抗旱性;亚细胞定位
-
河南夏玉米主产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桂珍;郭书磊;魏良明;张新;刘海静;王振华;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气象因素;产量;病害;归因分析
-
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ZmARF10在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作者:曹丽茹;叶飞宇;李伟亚;马晨晨;庞芸芸;梁小菡;张新;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生长素响应因子;非生物胁迫;抗旱性;表达模式
-
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bZIP84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作者:曹丽茹;庞芸芸;叶飞宇;马晨晨;张新;王振华;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转录因子;非生物胁迫;功能验证;亚细胞定位
-
玉米逆境胁迫响应基因ZmTPR1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作者:曹丽茹;梁小菡;马晨晨;叶飞宇;庞芸芸;李伟亚;张新;鲁晓民
关键词:玉米;四肽重复蛋白;非生物胁迫;抗旱性;表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