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的培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玲仙 1 ; 付坚 1 ; 尹明 2 ; 张敦宇 1 ; 郭怡卿 1 ; 罗利军 1 ; 程在全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2 年 25 卷 06 期

页码: 1959-19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基于SSR标记的鸢尾杂交和诱变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琳,蔡友铭,张永春,杨柳燕. 2021

[2]普通野生稻凝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亦菲,郝峥嵘. 2000

[3]普通野生稻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亦菲,黄剑华,郝峥嵘,刘庆法,曲志才,沈大棱. 2000

[4]北京油鸡5趾性状观察及遗传规律杂交分析. 杜有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