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广东蕉园的改进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苞梅 1 ; 姚丽贤 1 ; 李国良 1 ; 何兆桓 1 ; 周修冲 1 ; 涂仕华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2.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成都办事处

关键词: 香蕉园土壤;系统研究法;高粱;香蕉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08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52-5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分别采用高梁[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香蕉(Musa acuminata colla)作为指示作物,利用ASI法进行广东香蕉园土壤养分评价的比较研究,以确定ASI法在广东蕉园土壤中的适宜指示作物。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P>N>Zn;番禺东涌点和灵山点N>Ca;高州沙田点N>Ca>Mg;博罗长宁点N>P>Mg;四会大沙点N>P。(2)香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N>P>K;博罗长宁点和四会大沙点N>P;N是番禺东涌点、番禺灵山点及高州沙田点的唯一限制因子。(3)N是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6个香蕉主产区有代表性香蕉园土的第1养分限制因子。(4)建议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时,盆栽试验仍可采用高粱作指示作物。

  • 相关文献

[1]香蕉间作模式和香蕉茎秆堆沤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彭群. 2010

[2]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杨苞梅,李敏怀,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昌敏,涂仕华. 2008

[3]广东不同产地香蕉园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 杨苞梅,姚丽贤,张政勤,何兆桓,周昌敏,李国良,涂仕华. 2012

[4]香蕉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 姚丽贤,周修冲,李国良,彭智平. 2006

[5]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蕉园土壤上的应用研究. 李国良,姚丽贤,付长营,何兆桓,涂仕华. 2008

[6]香蕉钾素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 姚丽贤. 2004

[7]灌溉施肥条件下不同氮水平对香蕉产量品质的影响. Yu junhong,于俊红,Peng zhiping,彭智平,Yang shaohai. 2012

[8]适于香蕉不同组织的DNA高效提取方法的筛选. 张玉娥,盛鸥,胡春华,魏岳荣,易干军. 2011

[9]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贡蕉的研究. 胡春华,魏岳荣,易干军,黄永红. 2009

[10]香蕉胚性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及其组织学研究. 魏岳荣,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杨护,黄秉智,邱继水,许林兵,黄学林. 2006

[11]香蕉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黄永红,易干军,周碧容,曾继吾,吴元立. 2006

[12]香蕉生物技术育种. 魏岳荣,杨护,黄秉智,邱继水,许林兵. 2006

[13]粉蕉ACC氧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黄永红,易干军,周碧容,曾继吾,吴元立. 2006

[14]香蕉国际竞争力与贸易格局分析. 陈新建,金燕,黄秉智. 2010

[15]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巴西香蕉的研究. 胡春华,易干军,魏岳荣,黄秉智,黄永红. 2009

[16]优异香蕉种质——贵妃蕉研究利用初报. 黄秉智,杨护,许林兵,李丰年,吴元立. 2002

[17]香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 黄秉智,许林兵,杨护,魏岳荣. 2005

[18]CR-M:鉴别香蕉BBTV两个组群分离物的重要核苷酸序列. 黄永红,曾继吾,易干军. 2009

[19]拟南芥CBF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香蕉的遗传转化. 刘凯,胡春华,魏岳荣,易干军. 2010

[20]香蕉枯萎病拮抗微生物研究现状. 李文英,彭智平,于俊红,黄继川,宋慧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