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湾鱼类群落物种共存机制——以湄洲湾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史赟荣 1 ; 沈新强 1 ; 王云龙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零模型;共存机制;鱼类群落;湄洲湾;随机分布格局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6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169-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海湾鱼类群落共存机制仍不明确,分析群落物种生态隔离及生境过滤的相对重要性是探讨物种共存模式的重要途径。以湄洲湾鱼类群落为例,根据2012年9月及2013年4月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零模型对其鱼类共存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种出现/不出现的C-score、成对物种棋盘格数目、SES指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于丰度数据的Pianka及Czechanowski生态重叠指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说明无论是物种还是个体之间均呈随机分布格局,显示湄洲湾鱼类群落是一种受竞争排斥与生境过滤双重影响的群落。研究结果对湄洲湾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主导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时间共存格局的环境过滤机制研究. 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2018

[2]湄洲湾海域甲壳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杨杰青,史赟荣,沈新强,王云龙. 2017

[3]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 李育森,赵会宏,王庆,王大鹏,罗永巨,周磊,黄世慧,余梵冬. 2023

[4]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5]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6]菜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7]西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演变. 李捷,李新辉,贾晓平,李跃飞,何美峰,谭细畅,王超,蒋万祥. 2010

[8]黄河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王娇,张崇良,薛莹,任一平,徐宾铎. 2018

[9]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 张芮,薛莹,张崇良,任一平,徐宾铎. 2018

[10]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的研究. 隋昊志,薛莹,任一平,邹易阳,于磊. 2017

[11]淮河入海通道及其附近水系鱼类群落空间分布格局. 徐田振,徐东坡,周彦锋,景丽,葛优,张晏江,赵立祥,刘鹏飞. 2020

[12]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析. 张宪中,胡海彦,曹晓东,沈勇平,邴旭文. 2010

[13]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鱼类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子. 王召根,曹过,潘杰,田佳丽,王媛,刘凯. 2021

[14]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 陈康,孟子豪,李学梅,胡飞飞,杜红春,刘璐,朱永久,杨德国. 2022

[15]太湖鲤山湾水生植被修复前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 崔伟,任泷,徐东坡,赵冬福,任可成,徐跑. 2023

[16]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 邓思明,臧增嘉,詹鸿禧,李圣法. 1997

[17]我国海洋鱼类群落研究现状. 李因强,陈国宝. 2008

[18]东海中部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李圣法,程家骅,李长松,李建生. 2005

[19]连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捷,李新辉,贾晓平,谭细畅,王超,李跃飞,邵晓风. 2012

[20]夏、秋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 沈新强,史赟荣,晁敏,黄厚见,唐峰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