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金庆 1 ; 吕瑞敏 1 ; 曾兰芳 1 ; 于海瑞 1 ; 封佳丽 1 ; 刘长娥 2 ; 付子轼 2 ;
作者机构: 1.潍坊学院 生物与海洋学院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态浮床;鱼类;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栖息地功能
期刊名称: 潍坊学院学报
ISSN: 1671-4288
年卷期: 2022 年 22 卷 002 期
页码: 19-24
摘要: 从2009年7月至10月(为期4个月)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床,7月中旬和8月中旬分别测定各样点水质指标;9月中旬采用浮丝网、沉丝网、地笼组合方法进行鱼类取样,比较浮床区与上、下游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7月份,浮床区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显著低于上游和下游,8月份,浮床区水体总氮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显著低于上游,浮床区总磷含量显著低于下游.鱼类总生物量表现为下游(775.3 g)>上游(755.3 g)>浮床区(297.8 g),总数量表现为下游(45尾)>上游(21尾)>浮床区(13尾).上游以底层鱼类数量最高(61.9%),浮床区也是以底层鱼类数量最高(69.2%),下游区则是以中下层鱼类数量最高(68.9%).
- 相关文献
[1]促沉装置净化稻田径流排水中面源污染物的效果研究. 付子轼,孙会峰,周胜,张继宁,张鲜鲜,王从. 2021
[2]蠡湖沉积物现状调查及表层沉积物污染评价. 乔红霞,杨小龙,王俊力,陶琛杰,蔡敏,刘福兴. 2021
[3]清粪工艺对猪场污水厌氧处理的影响. 陆乃升,张聪,雷胡龙,姜雪元,陆扬,夏东. 2018
[4]不同构造生态沟渠的农田面源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实际应用效果. 陈桂发,付子轼,杨林章,王俊力. 2019
[5]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 2013
[6]生态浮床及辅助技术治理汇丰河黑臭水体. 刘福兴,付子轼,宋祥甫,赵培峰,邹国燕. 2009
[7]生态浮床对宁夏引黄灌区污染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 刘娅琴,付子轼,邹国燕,孔令彬. 2016
[8]铜钱草对不同污染负荷模拟污水的净化效果初探. 袁泉,吕巍巍,刘娅琴,周文宗. 2019
[9]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周文宗,吴华莉,涂尾龙,王洪洋,张莺莺,曹建国,刘娅琴,黄伟伟,谈永松. 2020
[10]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中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潘琦,付子轼,刘福兴. 2015
[11]不同覆盖度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水体的效果. 刘福兴,宋祥甫,付子轼,刘长娥. 2014
[12]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对新型生态浮床的响应.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刘福兴,潘琦,范洁群. 2011
[13]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潘琦,刘福兴,范洁群. 2010
[14]厌氧-氧化塘处理猪场粪尿效率的季节性变化分析. 刘迎春,陆乃升,张聪,雷胡龙,姜雪元,陆扬,夏东. 2018
[15]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2009
[16]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 吴乐,李嘉尧,周文宗,成永旭. 2024
[17]水生植物覆盖度和水深对大型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基于长江下游池塘的研究. 王金庆,ZHOU Joe,吕卫光,张翰林,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刘长娥.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炭或铁矿石添加对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影响及微生物机制分析
作者:毕玉翠;刘福兴;付子轼;乔红霞;王俊力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物炭;三氯化铁改性生物炭;铁矿石;脱氮效率;微生物群落
-
基质改良对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及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作者:付子轼;刘福兴;王俊力;乔红霞;毕玉翠
关键词:基质;河岸带;芦苇湿地;氮;化学计量特征
-
施用餐厨有机废弃物堆肥产品对设施蔬菜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徐四新;诸海焘;蔡树美;张德闪;付子轼
关键词:餐厨有机废弃物;堆肥;有机肥;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
-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花椰菜产量及菜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王海;诸海焘;董雪;蔡树美;张德闪;付子轼;徐四新
关键词:花椰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当季利用率;有机肥
-
区块链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程彬彬;刘长娥;蔡小昂;原源
关键词:区块链;农业;Citespace
-
滤解带构建对硬质驳岸水体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王俊力;刘福兴;乔红霞;付子轼;孟格蕾;蔡敏
关键词:滤解带;硬质驳岸;水体;污染物;微生物
-
碳对微生物–根系介导的蔬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作者:李洪亮;诸海焘;徐四新;蔡树美;付子轼;张德闪
关键词:根系–微生物互作;微生物量磷周转;根系形态特征;根际过程;磷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