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段惠敏 1 ; 卢潇 1 ; 周晓洁 1 ; 李高峰 2 ; 文国宏 2 ; 王玉萍 1 ; 程李香 1 ; 张峰 1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关键词: 马铃薯;植株性状;叶型;种植密度;产量组分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60-1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最佳种植密度有利于对不同叶型马铃薯品种的田间管理,而且在高产同时可以获得最佳产量组分。为研究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的相互关系,找到不同叶型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选取株型直立的中晚熟代表品种Atlantic(叶上冲型)和甘农薯7号(叶平展型),固定行距70cm,设置30、25、20、15和10cm 5个株距,测定了植株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块茎产量组分,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品种性状差异以及植株性状和产量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田间鉴定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节间距、披垂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茎粗、垂角和叶夹角降低,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但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相对于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披垂值显著增加。株距为15~30cm时,2个品种种植密度的提高均可以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在株距25cm、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在株距20cm时,植株冠层结构分布最佳,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较高,为最适种植密度。

  • 相关文献

[1]陇中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抗旱性的影响. 胡新元,柳永强,陆立银,谢奎忠,罗爱花. 2017

[2]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白永杰,王敏,罗爱花. 2020

[3]冷凉灌区马铃薯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平,谢成俊,孙振荣,陈娟,王镭,彭文静. 2023

[4]水氮互作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博,于显枫,郭天文,张绪成. 2011

[5]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杨彦忠,杜鸣銮. 2010

[6]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7]高海拔冷凉区西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田曦,王晓巍,张玉鑫. 2012

[8]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9]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 马小黎,刘建华,钟新榕. 2019

[10]品种、密度与覆膜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尚中,樊廷录,赵刚,王磊,党翼,张建军,唐小明,王淑英. 2017

[11]宁南山区红莴笋种植密度研究. 吴利晓,王克雄,张晓娟,关耀兵,张倩男,秦爱红,陶兴林. 2019

[12]种植密度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及动态变化的影响.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葛玉彬. 2018

[13]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白永杰,文国宏,李高峰,陈富. 2019

[14]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的影响. 邹凤轩,贺春贵,王国栋,何振富. 2020

[15]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周玉乾,刘忠祥,杨彦忠,连晓荣,周文期. 2019

[16]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黑麦C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兰兰,何振富,李明军,马玲,毛玉萍,尚红梅,柳慧玲,桑安平. 2023

[17]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2015

[18]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19]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燕麦饲草产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 景芳,南铭,刘彦明,陈富,边芳,任生兰,张成君. 2023

[20]复种时密度和品种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王斐,何振富,贺春贵.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