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宪斌 1 ; 朱永久 1 ; 李茜 1 ; 何勇凤 1 ; 赵建华 1 ; 杨德国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原鲤;生境因子;适宜性指数;栖息地模型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3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227-2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室内微生境模拟条件下,应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别评估了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HSI),建立了其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并初步估算了岩原鲤幼鱼的最小栖息面积.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栖息范围分别为砾石直径10~15cm、光照强度0.2~1.8lx、水深范围0~15cm(离底距离);其适宜性指数表达式分别为SIS=1.7338e-0.997x(R2=0.89,P<0.01,SIS为底质适宜性指数,x为砾石直径)、SIL=3.0121e-1.339x(R2=0.93,P<0.01,SIL为光照适宜性指数,x为光强)、SIW=2.4055e-1.245x(R2=0.97,P<0.01,SIW为水深适宜性指数,x为水深).算术平均法最适用于岩原鲤幼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估计,最适模型为HSI=(SIS+SIL+SIW)/3.共发现7组岩原鲤幼鱼建立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范围,其栖息地面积范围为628~2015cm2,平均值为1114cm2.

  • 相关文献

[1]基于遥感数据的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栖息地模型分析. 范江涛,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陈国宝,陈作志. 2018

[2]南海鸢乌贼栖息地模型优化及季节性差异分析. 范江涛,冯志萍,余为,马胜伟,陈新军. 2024

[3]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冯宪斌,杨德国,李茜,朱永久,何勇凤,赵建华. 2012

[4]岩原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徐滨,朱祥云,魏开金,马宝珊. 2014

[5]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重庆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岳华梅,阮瑞,曹宏,周莉,蒋伟,李双,李创举. 2021

[6]鱼类增殖放流. 朱峰跃,刘绍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