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先群 1 ; 沈永珍 1 ; 黄燕芬 1 ; 唐丽 1 ; 毛堂芬 1 ; 董颖萍 2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黄籽;自交;分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1 年 14 卷 01 期
页码: 43-4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从黑籽亲本“秦油 3号”中分离出黄籽株系 931155,其S1代群体的黄、黑籽植株比例约为 3:1,黄籽株率为 78 3% ;S2 、S3 和S4 代群体平均黄籽频率分别为 81 7%、 84 6 %和96 5% ,一些株系达 90 %以上 ,个别株系达 10 0 %。来源于浅黄和中黄的株系后代相比较 ,前者浅色黄籽株率比后者高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相关因素研究. 唐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9
[2]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素分析研究. 罗体英,唐容. 2010
[3]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唐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9
[4]甘蓝型黄籽双低高油份核不育材料1528 AB的选育及应用. 秦信蓉,杜才富. 2008
[5]甘蓝型油菜REGMS118A类型不育系的制种技术研究Ⅰ.黄籽优质不育系6515A的特征特性. 陈大伦,张瑞茂,胡腾文,李敏,曾章丽. 2011
[6]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朱刚,邵明波,陈雪妮,徐春. 2001
[7]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鼎油17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2011
[8]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2
[9]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宝油517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2010
[10]甘蓝型黄籽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的选育研究. 邵明波,李风华. 2006
[11]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18R的选育及应用. 徐春,秦信蓉. 2011
[12]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抗耐低温(冻)不育系1923AB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喻时周,杜才富. 2013
[13]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8
[14]黄籽杂交油莱"黔黄油21号"高效安全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冰. 魏忠芬. 2013
[15]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报. 袁远国,胡明文,李英,杨新城,罗孝明. 2008
[16]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7]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肖华贵,饶勇,杨焕文,杨斌,李超. 2013
[18]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研究. 杨丽娟,田欣睿. 2017
[19]患病大鲵中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 文正常,余波,徐景娥,蔡一鸣. 2010
[20]贵州黑山羊瘤胃一株环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林聪宏,主性,粟朝芝,李莉娜,吴仙,韩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6%抗坏血酸水剂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月玲;朱英;毛堂芬;刘思睿;陈兴龙;吴元竞;宋诗颖;刘辉;宋莉
关键词:茶树;茶饼病;茶炭疽病;抗坏血酸;苯丙烯菌酮
-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建设历程与展望
作者:罗晓青;王晓敏;周玉飞;毛堂芬;张显波
关键词: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山区;贵州省
-
贵州不同品种芸豆营养品质差异分析
作者:叶夕苗;李俊;毛堂芬;马智黠;徐娟;陶靖;宋磊;卢扬
关键词:芸豆;营养品质;蛋白质;矿物质元素;氨基酸;脂肪酸
-
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研究
作者:罗晓青;周玉飞;王晓敏;张显波;付瑜华;毛堂芬;杨红萍
关键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喀斯特地区
-
贵州不同品种苦荞品质及其对荞麦面条加工的影响
作者:李俊;花鹏;刘辉;毛堂芬;王梅;刘嘉;卢扬
关键词:苦荞;品种;品质;面条;加工
-
贵州马铃薯推广品种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颜谦;滕安平;李恩宏;杨建;施文娟;黄先群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
贵阳市主栽茶区茶树花的开花习性与生物量
作者:黄燕芬;俞迎春;周国兰;姜金仲;李巧进;赵银;王胤
关键词:茶树花;开花习性;生物量;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