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引种鉴定及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莹 1 ; 杨芳萍 1 ; 李鸿满 2 ; 杜久元 1 ; 虎梦霞 1 ; 宋小霞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六倍体小黑麦;T-133;选育;产量;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4 年 3 卷 002 期

页码: 128-132

摘要: 小黑麦是小麦和黑麦属间人工杂交形成的新物种,与小麦和黑麦相比,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适口性更好,可作为优质禾本科牧草,以促进饲草多元化发展.为了丰富甘肃省饲草种类,给农牧交错区提供高产稳产、耐盐碱、抗寒旱、抗病虫的小黑麦新品种,2013 年从CIMMYT引进了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并经 2014-2020 年连续水旱鉴定、品比试验、生产试验进行引种鉴定.在 2020 年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籽粒产量 7 814.94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 4 号增产 17.45%;平均生物学产量22.39 t/hm2,比对照品种石大 1 号增产 12.92%.该品系为粮草兼用型,春性,生育期 100~109 d,株高 115~120 cm,穗长 10.0~10.5 cm,可育小穗数 21~24 个,穗粒数 45~50 粒,千粒重 47~56 g.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宜在甘肃河西、中部及生态区域相似的青海、宁夏等高寒旱区种植.

  • 相关文献

[1]六倍体小黑麦饲用特性及应用前景. 郭莹,杨芳萍. 2018

[2]玉米杂交种五谷704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李世晓,张正英,于安芬,第红君. 2014

[3]胡麻两系杂交种陇亚杂3号的选育. 张建平,党占海,王利民,党照. 2018

[4]玉米新品种陇单803的选育及其制种技术. 连晓荣,杨彦忠,周玉乾,周文期,何海军,王晓娟,刘忠祥,寇思荣. 2021

[5]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苟作旺,王兴荣,张彦军,李玥,李永生,祁旭升. 2021

[6]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潘永东,包奇军,张华瑜,柳小宁,徐银萍,胡生海. 2010

[7]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陇豆2号及其栽培技术. 高彦萍,马志军. 2006

[8]全粉加工兼早熟菜用马铃薯新品种LK99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文国宏,王一航,李高峰. 2008

[9]优质胡麻新品种陇亚1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斌,赵利,侯静静,汪连海. 2023

[10]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品种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李高峰,王一航,文国宏,李建武,何三信. 2011

[11]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陇豆5号选育报告. 李玥,王兴荣,张彦军,王红梅,杨显凤,吴文杰,苟作旺,祁旭升. 2024

[12]高产高抗优质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选育研究. 张建平,党占海,佘新成,赵利,王利民. 2009

[13]西北地区姬松茸的栽培技术. 任爱民,刘明军. 2005

[14]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张立勤,徐生明,连彩云. 2006

[15]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16]甘肃省玉米育种问题与对策探讨. 李志明,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王晓娟. 2010

[17]饲草高粱新品种陇草1号选育报告. 葛玉彬,刘陇生,张正英,张国琴,王国栋,何振富,贺春贵. 2018

[18]优质丰产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黎莱福1号选育. 卯旭辉,詹全民,贾秀苹,王兴珍,梁根生. 2018

[19]饲草高粱新品种陇草2号选育报告. 葛玉彬,张正英,张国琴,贺春贵. 2018

[20]紫苏新品系2012-8-1选育报告. 王方,欧巧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