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菠萝果肉颜色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祥燕 1 ; 蔡元保 2 ; 孙光明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2.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3.海南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菠萝;发育阶段;果肉色泽;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0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135-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菠萝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变化特点及其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因素,以深黄色果肉的巴厘种和浅黄色果肉的卡因种菠萝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了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肉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两菠萝品种果肉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和β-阿朴-δ’-胡萝卜醛成分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β-胡萝卜素从青果期急剧增加到完熟期,而叶黄质却呈下降趋势。两品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素,而且在完熟期巴厘种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卡因种的2倍以上。因此,β-胡萝卜素是造成两品种菠萝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及外观色泽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 相关文献

[1]菠萝蜜类胡萝卜素检测方法研究及呈色物质分析. 胡丽松,吴刚,郝朝运,范睿,伍宝朵,谭乐和. 2017

[2]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杨祥燕,蔡元保,李绍鹏,孙光明. 2009

[3]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侯天泽,易双双,张志群,王健,李崇晖. 2022

[4]不同发育阶段椰心叶甲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林玉英,金涛,王谨,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 2015

[5]黄皮果实三个发育阶段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赵志常,许真,高爱平,陈业渊,黄建峰,党志国,罗睿雄,罗石荣. 2016

[6]叶龄与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罗燕春,黎军平,韦吉,刘国道. 2008

[7]β-胡萝卜素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吕仁龙,丁兰兰,李茂,周汉林. 2019

[8]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的方法优化. 杨龙,周锴,安飞飞,李开绵,陈松笔. 2015

[9]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与采后腐烂的相关性研究. 罗妙明,陈松笔,安飞飞,薛晶晶,蔡杰,罗秀芹. 2021

[10]海南热带植物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刘国道,王东劲,侯冠彧,郑学勤. 2006

[11]黄秋葵叶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研究. 罗燕春,韦吉,黎军平,刘国道. 2008

[12]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张绪元,刘国道,罗燕春,韩秀萍. 2008

[13]转基因大肠杆菌中β-胡萝卜素HPLC测定方法分析. 吴晓鹏,弓淑芬,徐雪荣,杨子贤,严国明. 2012

[14]HPLC测定西番莲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王琴飞,张如莲,徐丽,高玲,应东山,王明,李莉萍. 2016

[15]外源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对木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邓昌哲,安飞飞,李开绵,陈松笔. 2017

[16]14个黄秋葵品系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比较试验.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 2006

[17]施钾提高菠萝产量和果实品质. Liu Yanan,刘亚男,Ma Haiyang. 2014

[18]生长后期滴灌施氮钾肥不同用量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臧小平,何应对,孙光明,魏长宾,张承林. 2010

[19]菠萝种质资源有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陆新华,孙德权,吴青松,刘胜辉,孙光明. 2011

[20]不同菠萝品种对乙烯诱花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张红娜,孙伟生,刘胜辉,李运合,孙光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