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空间诱变创新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伟 1 ; 朱凤丽 1 ; 郭泰 1 ; 王志新 1 ; 李灿东 1 ; 张振宇 1 ; 王庆胜 1 ; 张茂明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空间诱变;理论研究;资源创新;展望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16-18

摘要: 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情况,佳木斯分院大豆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开始于2003年,针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后代分离规律、后代选择依据和复合诱变处理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大豆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不明显;后代分离规律为:SP2代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诱变效果明显,SP3代诱变效果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如SP2明显;SP2代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节间长度进行选择有效,而对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选择效果不明显;大豆航天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为大豆后代群体的变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育成了合农61和合农65等2个优良大豆品种,合航2010-239和合航2010-181等2个优良品系。今后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重点是诱变材料的选择,后代选择方法,航天诱变机理研究等领域,各育种单位之间应该多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水平。

  • 相关文献

[1]矮秆半矮秆耐密植超高产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郑伟. 2012

[2]大豆品种合丰35号资源创新与推广应用. 张振宇,郑伟,李灿东,郭泰,刘忠堂,王志新,吴秀红. 2013

[3]基于TRIZ理想化方法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理论研究. 赵鹤. 2015

[4]空间环境对紫花苜蓿的生物学效应. 张月学,刘杰淋,韩微波,唐凤兰,蒿若超,尚晨,杜优颖,李佶凯,王长山. 2009

[5]空间诱变对青椒影响的初步研究. 耿月伟,郭亚华,谢立波,魏鲁玉,王雪,高永利,周宇. 2012

[6]大豆航天搭载SP_4代选择效果与SP_2代变异率相关性分析. 郑伟,谢甫绨,郭泰,许德春,王志新. 2014

[7]空间诱变辣椒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周春阳,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高永利,周宇,黄凤兰,彭木. 2011

[8]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 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邓立平. 2004

[9]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宋继玲,许德春,孟丽芬. 2013

[10]我国草类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陈积山,张月学,唐凤兰. 2009

[11]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董扬. 2014

[12]大豆空间诱变突变体的RAPD分析. 赵曦,王广金,李铁,刘丽艳,谭巍巍,陆杰,付亚书,刘昭军. 2014

[13]空间诱变及其地面模拟诱变方法综述. 尚晨,李集临,张月学,徐香玲,韩微波,蒿若超,唐凤兰,刘杰淋. 2007

[14]空间环境诱发作物突变的筛选技术及其应用. 谢立波,孟凡娟,黄凤兰,王雪,高永利. 2008

[15]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辣椒新品种“宇椒7号”. 王雪,陈立新,刘录祥,赵琳姝,郭亚华,谢立波. 2017

[16]利用空间诱变育成“太空椒”系列新品种(品系)研究. 郭亚华,谢立波,邓立平. 2003

[17]空间诱变选育小麦新品系的研究. 王广金,闫文义,孙岩,黄景华,刁艳玲,邓双丽,高淑梅. 2004

[18]空间诱变对番茄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高永利,孟凡娟,刘录祥. 2009

[19]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袁冬梅,张月学,徐香玲,蒿若超,唐凤兰,韩微波,刘杰淋. 2007

[20]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番茄新品种宇番2号. 郭亚华,毕宏文,王雪,刘录祥,谢立波,邓立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